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归因是成就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理论有三个维度:①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②稳定性维度: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努力程度、态度及心境易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品质则会在长时间保持稳定; 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候条件、人事关系则易于变化; ③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作出不同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
2. 语言理解
【答案】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理解语言一般分为互相联系的三个阶段:知觉阶段、解析阶段和应用阶段。知觉阶段是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语言刺激,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加工。解析阶段是将语言材料中的单词转化为它们所代表的意义,这是语言理解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语言理解还表现在对言语刺激作出某种特定的反应,这是语言理解的应用阶段。正确的应用表明着理解,而错误的应用说明理解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理解语言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造意义的过程。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象语言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依赖于人们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3.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止的监控。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1)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如:你发现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听到动听的音乐等。同样,人也能感觉到某些内部的状态,如:疲劳、焦虑等等。(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被动的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活动是在意识的指导下
有明确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意识可以觉察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注意与意识密切联系。
4. 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指皮亚杰心理认知发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在该阶段里,智力发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皮亚杰设计了不同的守恒任务,如数量守恒、液体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每一种守恒任务都包含着同样的三个步骤,以数量守恒为例来看这三个步骤:①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扣子,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完全一样; ②改变第二排扣子的排列方式,使其中每个扣子间的空间距离变大,但所含的扣子数量未变; ③问儿童,现在这两排扣子是否具有相同的数量?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5. 神经回路
【答案】神经回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而构成的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是一种脑的信息处理单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除一对一以外,还有发散式、聚合式和环式等。这种形式使神经元活动能引起更多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二、简答题
6. 马斯洛人格理论要义。
【答案】(1)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又称“人格自我实现理论”。他将整体论、动力论和对文化因素的强调三者结合起来,通过他对一些杰出人物(被他称之为“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而形成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人格理论。马斯洛通过对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习惯、特点、个性和能力的研究,得出了精神健康的定义,并提出了人的动机的理论。动机理论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重心和精髓,他的人格理论是建立在他的需要和动机学说基础之上的,并以为需要是人格的核心。
(2)马斯洛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他认为:每个人具有的本性“不是丑恶的,而是中性的或者是良好的”。而这种本性、潜能必然现实化,这个假设是他自我实现说的基础。马斯洛强调,由于人的本性是好的或中性,所以最好促进它的发展; 而人性的健康发展,只有在比较好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
(3)马斯洛按照他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最低一级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第二级需要才能出现; 一二级需要满足后,第三级需要才会出现和发展。马斯洛认为这种需要发展模式是天然的,但同时也承认这个层次排列可能有例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他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他们宁愿死也不放弃它们。马斯洛认为,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亦即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幸福感和内部生活的丰富感。如果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人们往往会认为,高级需要的
满足具有更大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需要的层次越高,其社会价值也越大,越少自私。自由创造和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结构中的最高需要。他通过对少数自我实现者的研究,提出自我实现者的动机是超越性或成长性动机。
(4)马斯洛为论证自我实现的理论,又详细分析了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是:有良好的自我实现知觉; 对己、对人、对大自然表现出最人的认可; 自发性、单纯性、自然性较强; 对工作、对事业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 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 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周期性的神秘的或“高峰的”体验; 关心社会、喜欢和所有人打成一片; 仅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个人友谊:具有深厚的民主性格; 具有强烈的审美感; 有富有哲理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有创造性; 不受社会现存文化规范的束缚,进行独立思考和行动。
7. 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答案】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是构造主义心理学奠基人、现代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如下:
(1)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用实验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
(2)他依循实验程序得出的内省报告使纯内省的哲学心理学开始变为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内省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以直接经验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因而冯特又使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实验严格区分开来。尽管冯特的内省实验法仍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以至引起后继实验家的许多非难,但心理学家大都承认他作为第一位实验心理学家的历史贡献。
(3)他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4)他出版了相当多的心理学著作,培养了大批的心理学人才,后来的很多心理学家都曾在冯特的门下学习过。
8. 什么叫遗忘? 为什么会产生遗忘?
【答案】(1)遗忘的含义
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的现象。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同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 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2)引起遗忘的原因
①由抑制或干扰引起遗忘。这是指时间上邻近的两种材料在保存上彼此发生的干扰作用,是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抑制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学过的材料对新材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