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61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答案】一般认为,罗纳德·科斯1937年27岁时发表的《企业性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开端,一般认为,科斯定理包括两部分:第一定理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权利的初始界定的重要性并不影响效率,即不管如何界定产权,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现实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科斯第二定理是:在正交易费用下,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交易效率,由此揭示了界定产权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旗帜下的各种流派五花八门、风格迥异。其中,科斯和诺思分别获得了1991年和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都围绕制度进行研究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在理论观点、体系和研究方法上,却彼此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冲突,以至很难整合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整体。1974年,经威廉姆森命名而广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2. 知识性权力

【答案】知识性权力,也称为专家权力或信息权力,是指专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这种权力来源于专业、技术和信息等知识性资源,专家所掌握的关于人、事件或其他有助于预测未来行为方一向的信息资源是这种权力的重要基础。人们的服从来自于对专家知识水平的认可。

3. 培训

【答案】培训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公务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分级分类开展的各种教育和训练活动。参加培训既是公务员的权利,也是公务员的义务。国家公务员培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国家公务员培训分为: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公务员更新知识的培训。

4. 行政客体

【答案】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5. 诺斯悖论

【答案】诺斯悖论是指一种研究国家与社会经济相互联系、相互矛盾关系的理论。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斯提出来的。诺斯悖论的具体内容是,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没有一个明智政府的积极促进,任何经济增长都是不可能的。然而,国家及政府官员作为国家的代理人仍然具有“经济人”本性,也会追求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很有可能导致国家及其代理人与旧制度中的既得利益集团结合在一起,形成对资源的垄断,进而形成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进而导致经济的衰落。

二、简述题

6. 简述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及特征。

【答案】从古到今,人事行政的演变按照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

①以恩赐官僚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这一时期人事行政的主要特点是:专制统治者拥有对所有官吏的生杀予夺大权,一切官员都是依靠专制统治者的恩赐而取得官职的,人事行政中盛行宗法主义的世袭制,血缘关系是任官的主要标准之一。

②以分赃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这一时期的人事行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虽然法律上己经确认“人人皆有在政府中任职的平等权利”,但在实际的人事行政过程中,却主要盛行着分赃制,即在政府精选中获胜的哪一派别或政党,可以独占所有政府职位,凡是对竞选有功或与党派领袖有个人关系着,均可参与对政府官职的“分赃”,捞得一官半职。

③以功绩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这一时期人事行政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职位向社会开放,绝大多数官员均需经过公开竟争考试才能得以择优录用,人事行政中崇尚人才主义,贯彻功绩原则。

(1)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

①人事行政中出现政务官与业务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对这两种官员开始实行分类管理。政务官指的是以政党选举成败和政策成败为进退标准的政府官员,主要包括政府首脑和政府各部门的行政首长,政务官主要由国家有关的政治制度(如选举法)来管理; 业务官指的是政府中除政务官以外的其他常任的职业公务人员,亦即文官,也称公务员,业务官主要由公务员制度来管理。

②由以恩赐官僚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赡恩询私式的人事行政,向以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基础的现代人事行政的演化。

③从随意性、或然性很强的人治式人事行政,发展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式人事行政。 ④人事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旧的人事行政所没有的业务内容,如考任、培训、职位分类、保险、抚恤等等。

⑤在管理方法上,从非科学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崇尚理性和效率的科学管理,许多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被逐渐引入到实际人事行政过程中,如职位分类方法、激励理论和计算机管理等。

⑥人事行政由以往只重视通才,发展为通才与专才的并重。

(2)现代化人事行政的特征

①公平性,即人事行政中的人员进退、赏罚和升降等,均以客观的、法定的人才主义和功绩原则为标准,而不能以私人关系、个人好恶或其他关系为量衡。

②公开性,即人事行政的全过程都向民众公开,彻底打破人事行政的隐秘性,以杜绝私相授受和其他营私舞弊活动,公开是公平的前提保证。

③超然性,人事行政中的人事任免和其他事宜,均以法规制度为依据,遵照客观事实来做决定,不应受到任何其他外力(如政党或利益集团的压力)的影响与指使,不得由于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理由进行人事行政方面的歧视。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超然于政治斗争之外,尽力避免带有政治色彩,以保证人事行政的客观性。

④适应性,即现代人事行政通常都不是机械僵死的,而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这主要表现为管理方法的灵活多变和更新改进以及人事行政制度随形势变化而做出的种种调整。上述四项特征,也是衡量1个国家的人事行政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准。

7.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2)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8. 简述法制监督的主体。

【答案】法制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监督。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不同国家的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由此产生国家立法机关在地位和职权方面的差别。内阁制的国家其立法机关的法律地位高于行政机关,如英国; 总统制的国家则国会是惟一立法机关,如美国; 还有一些国家的立法机关只能制定一般的法律,制定和修改宪法需要另行召开制宪会议,如法国。但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议会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弹勃权和条约权,这些权力构成对政府的直接的立法监督。

(2)司法监督。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狭义的司法机关主要指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