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817行政管理学综合(公共行政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公共行政学
【答案】新公共行政学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中心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是在第一次明诺布鲁克会议上提出的。1968年9月,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号召和资助,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违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提出犷“新公共行政学”作为区别己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概括来说,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①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②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③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④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⑤主张“民主行政”。
2. 逆向授权
【答案】逆向授权是指下属将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上交,使上级授权主体又成为授权的客体的现象。逆向授权是行政授权的负面效应,使上级成为下属的牺牲品,在授权过程中必须加以克服。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上级授权者事先要考虑授权客体能够接受权力的能力。
3. 行政伦理义务
【答案】行政伦理义务是指在行政实践中,行政主体在各种道德义务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需要牺牲其他道德义务而保全行政道德义务。行政伦理义务的本质是公共利益至上。对于行政主体而言,行政伦理意义上的义务在其所承担的各种道德义务中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义务。只有当政府及其官员履行了应尽的义务,社会公众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4. 公共责任
【答案】公共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职责,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
高度履行自身职责,来为国民谋利益。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仟。狭义的公共责仟以广义的公共责仟为前提条件。
5.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对国家——市场二元框架无果争论的失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的选择并非合理的选择,更不是全部的选择。新的选择的方向,就在于寻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新的平衡,广泛建立介于公共法人地位和私法法人地位之间新型法权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
6. 国家有限责任
【答案】国家有限责任是指提倡政府不对公务行为造成的损害负责,而由公务员承担有限行政责任的国家责任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初期,“国家有责”的原则已经确立,但由于“国家至上论”深重影响,这一时期只强调官员的个人责任,而国家不负责的现象。国家有限责任的实质是一种政府行政责任和官员个人责任制,当时许多国家推行的“阁员责任制”和“部长责任论”是国家有限责任的具体表现。官员个人的责任必须以政府的责任为前提,开脱国家应负的责任,不仅造成国民与国家、公民个人权力与政府公共权力之间的矛盾,而且给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后果; 同时造成实际上的不公平,使行政责任难以彻底实施。所以,国家有限责任注定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全面的行政责任制度必将产生。
7. 部内制
【答案】部内制是指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设立在公共行政系统内部,各公共行政部门负责本部门人事管理的相关事宜的体制。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联邦德国和瑞士等。这些国家的政府通常在内阁设有人事机构,负责提出人事行政的一般性原则意见,具体的人事管理事务由各部门内设的人事机构自行负责。部内制的优点在于职权统一,切合实际,效率提高,有利于用人和治事统一。其缺点在于各自为政,标准不一,不利于客观、公正地选用人才,且不利于对官员队伍整体规划和全面发展
8. 目标替代
【答案】目标替代是指组织演进过程中,由于组织的扩大和分化,组织的正式目标被另外的目标所置换的现象。目标替代是组织社会学的概念,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其是指过分地强调行政程序,将行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置于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上,坚持规章就是目的,程序就是一切的现象。这将导致极度僵化的办事作风,机械地坚持原则,过分地注重形式和常规,结果不仅不
能提高行政效率,反倒贻误行政计划的实现,拖延甚至阻碍了行政任务的完成
9. 系统工程
【答案】系统工程是指以实现系统最优化为目标的综合管理技术。具体是指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思想、理论、策略、方法等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行政管理系统工程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有关思想理论,对整个行政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综合分析、设计、试验、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作用,以实现行政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10.范式
【答案】范式是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系统阐述的。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范式的作用集中于:理顺和总结现实,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预期和预测未来的发展,从不重要的东西中区分出重要的东西,弄清我们应当选择哪条道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二、简述题
11.公共财政的基本作用或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使政府介入或干预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为了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以达到社会资源配置合理,收入分配公平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政府可通过行政法法律手段、货币手段、财政手段来干预市场。其中的财政手段,即通过国家预算下的财政收支活动来纠正市场失灵,是及其重要的手段之一,由此,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也就称为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指利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组合、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以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供需平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资源配置状态,其结构不可能是效率最优的。公共财政的资源收支活动,主动干预资源流向,来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一般来说,政府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手段来进行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
指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市场机制建立的分配格局,使之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格局。由于市场机制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因此就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