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管理学院886教育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师资优化组合
【答案】师资优化组合是指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实现教师优化组合,关键在于确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一个学校办得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取决于学校管理工作,而教师劳动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许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教师劳动管理工作落后,缺乏定量分析的科学标准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把教师劳动管理纳入科学轨道,对于搞好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结构
【答案】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经济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宏观经济结构,生产关系要素结构,生产力要素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是指建立一个比较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各种自然资源,使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特别是农、轻、重、服务等各个产业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活动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
3. 学校产品经营
【答案】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②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③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④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4. 教育规模
【答案】教育规模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所拥有的人、财、物数量的总和。其标志着教育发达的程度。教育规模从其内部活动结构看,可分为教育投资规模、教育设备规模及教师和学生规模;从纵向结构看,可分为学前教育规模、初等教育规模、中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规模;从横向结构看,可分为学校教育规模和社会教育规模。其受人口数量及其年龄结构、经济发展水
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规模适当可产生较高的教育效益。
5. 教育结构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教育形式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结构等。
6. 教育体制
【答案】教育体制又称“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和管理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构成要素包括:
①教育决策体系。涉及各级政府、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权的划分和相互关系。 ②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体系。涉及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方式。
③教育调节体系。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协调各教育决策者的利益和目标。
④组织体系。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组织系统,包括各教育机构、教育单位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内容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及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各级各类教育的人事、劳动、工资管理体制,物资设备和财务管理体制,招生、培养、分配和就业体制,等等。
教育体制的实质在于解决如何组织和管理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国民经济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受一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制约,随一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变革、变化而调整和改革。大体分两种类型:一为集权制类型,如法国;二为分权制类型,如美国、加拿大。
7. 财政性教育经费
【答案】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这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也称主渠道。我国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经费;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政府各部门用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国家财政偿还教育外资贷款的支出;国家财政其他预算内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动财力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的费用。
8. 教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分为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西方有些学者称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为货币支出的成本,或称教育预算项目中支出的费用。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教育费
用,诸如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等。
教育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有时也称“机会成本”“择一成本”。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
;学校所使用的物质设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等,如不用于教育而可能获得收入(租金或利息)
备因用于教育而免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入学而失去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
二、简答题
9. 结合实际说明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案】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体地说,主要包括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
(1)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的关系,除了学校校办产业直接生产的各种物质产品,投入市场交换,充实物质商品市场,繁荣市场经济外,主要是通过教育对发展物质形态商品生产的作用表现出来的,主要体现为教育能缩短生产物质形态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
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探讨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关键性环节。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是联结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或纽带。
②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教育对专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上。
③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还有深层次的联系。这种深层次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教育对人才和劳动力价值的作用反映出来的。
(3)教育与科学技术市场
教育与科技市场有着直接的联系。科学技术是商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生产科技商品,可以直接投向科技市场出售、转让和推广。
(4)教育与劳务(服务)市场
从理论上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与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商品性,教育服务就是商品。教育服务的商品价值,必须通过劳务市场才能实现。教育通过与劳务市场接轨,可以繁荣和发展市场经济。
(5)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分配资源的资源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通过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自由转移,实行合理有效配置。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自由竞争来协调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