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615教育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力价值

【答案】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2.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案】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教育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相对反应,以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表示,即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率/收入额的增长率。以

弹性系数,Q 代表需求量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

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3. 教育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也称教育经济价值、教育经济收益或教育经济效果,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①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②间接产出,即这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教育经济效益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率,亦称教育投资的内部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为教育投入与教育直接产出的比较,以单位教育投入的产出或单位教育产出的投入衡量;二是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4. 学校产品经营

【答案】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

表示需求收入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

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②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③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④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5. 筛选假设理论

【答案】筛选假设理论是指把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它是由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其创始人迈克尔•斯潘斯和思罗。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①把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成是正比例关系,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相应高。这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②筛选理论认为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③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雇主事先不能直接了解应聘者的能力,而进行专业培训需要承担相当的投资。但是,学校教育终究在入口(入学)和出口(毕业)进行过两次筛选,所以,雇主把教育的证书——文凭作为劳动力筛选的一种信号、一种标准来利用。④对一个寻找工作的人来说,受教育程度是表示他的能力的信号,对雇主来说,则是根据受教育程度信号挑选工人。某些西方学者认为,该理论描述和解释了70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教育文凭膨胀问题,并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否认教育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6. 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

【答案】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收费水平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变化1%,居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的比例。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差异显著,最低10%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最高10%收入群体,这也说明了低收入群体对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变化更为敏感,在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担能力,辅之以助学和奖学金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7. 教育供给

【答案】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供给还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教育机会主要由政府、企业,或者社会团体所举办的学校提供的。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教师供给;②教育资源配置;③教育单位成本;④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8. 知识经济

【答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④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二、简答题

9. 我国目前中小学乱收费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其标本兼治?

【答案】(1)中小学乱收费的原因

造成目前中小学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政府在提供教育服务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政府在提供教育服务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由于政府所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根据其内容来划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性基础设施;二是机构性基础设施;三是社会性基础设施。而在现实中,政府在这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明显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确定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世纪末达到4%的总体目标,通过《教育法》提出了三个增长的要求,即: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増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但是,这个目标并未实现,反而表现出“三个过低”:财政总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太低;财政性教育总经费中,义务教育总经费比例偏低;义务教育总经费中,财政性义务教育投入太低。财政状况越差,财政教育事业费用满足程度越低,所需教育经费缺口越大。一些学校为了解决教育经费短缺困难,置国家政策和法规不顾,采取各种手段乱收费。因而,公共财政直接投入不足是造成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原动力之一。

②政策与法律制定的不完善为乱收费开了方便之门。学校的“多渠道筹资”政策为乱收费开了口子。表现有二:其一,以杂费之名为学费之实,收取名目繁多的“杂费”;其二,以“捐资助学”的名义向受教育者收取各种不合理的费用,如“赞助费”和“择校费”等。

(2)解决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对策

①充分发挥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教育的直接投入(加大对教育的经济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财政投入就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状况的逐渐好转也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政府还要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②在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方面,建议对《义务教育法》和“多渠道筹资”政策进行适当修改界定,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义务教育法》不足之处,是违背了义务教育“免费”的真正含义,为中小学乱收费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因而,必须尽快做出修改,为义务教育的普及清理障碍。在政府责任落实的条件下,学校不会因减少杂费收入而导致经济困难。

另外,面对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现状,提倡“多渠道筹资”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就不应该提倡多渠道。因为,义务教育是一种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与保障的国民教育。它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也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