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之《现代新闻传播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20世纪50年代,为了搞好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毛泽东同志提出“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一一开展批评,好一一开展得好,管一一党委把报纸上的批评管起来”。党中央先后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准则。这些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区分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典型的或性质恶劣的坏人坏事,应点名批评和无情揭露; 对一般性质的错误或缺点,则不宜用点名揭露的方式,而应采用同志式的态度进行批评,以达到治病救人、说服教育的目的。
(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批评必须实事求是,这对新闻机构尤其重要。首先,事实要核对清楚,不但包括主要事实和关键性情节,还包括有关的细节。其次,对发生错误的原因所作的分析采取全面客观的态度。最后,写批评稿要留有一些余地,不要把话说死、说绝。
(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①适时,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批评,能够和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或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相配合,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②适量,就是批评稿的数量要适当控制。批评的数量小控制,可能使人民群众产生一片黑暗的错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不能采用鸣鼓而攻之的办法。应以正面表扬为主,表扬先进本身也是对落后的鞭策。
③适宜,是指批评的内容要适宜于大众新闻传播工具,就是要引起群众的共同关注。
(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①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包括为不愿公开自己姓名的投诉者代为保密; 批评者如受到打击迫害,新闻单位应给予支持,为之伸张正义,直到事情得到合理解决。
②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辩权利,要求对批评稿中有多少失实就更正多少,如果基本事实失实,报纸就应该公开赔礼道歉,并和有关单位一起做好善后工作。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①为了切实地保障在报纸上正确地、健全地、充分地开展批评报道,新闻媒介要在党委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原则、中央的决议和党委的意图办事,反对脱离党委领导,同党委闹独立的倾向。
②各级党委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政府的监察机关,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应协助新闻媒
介开展批评报道,并保证它的实际效果。
③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对于新闻媒介所进行的事实调查,有责任给予诚实的、迅速的答复。
④各级党委应使新闻媒介的批评收到切实的效果,经常教育党员特别是被批评者对报纸上的批评采取正确态度。
只有在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新闻的舆论监督才能正确地、健全地、充分地开展起来。
2. 简述舆论的形成过程。
【答案】舆论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问题提出。分散的公众成员意识到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人物、问题等,即舆论意识的客体开始被列入公众关注范围、提上公众讨论议程。
(2)社会讨论。特定的公共事务被列入议程后,分散的公众成员开始就其公开发表个人意见,公众之间(包括个人、群体、组织、团体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平等的、充分的、交换意见的过程,也是舆论形成的开始。
(3)社会协调(意见整合)。分散的个人意见并不是舆论,必须经过讨论,把大量的、不一致的、散落的意见,通过选择、吸收、扬弃,进行集中、归纳、综合,最后形成一个集合性的基本一致的意见,也就是经历一种有效的意见整合,形成舆论内核。这是一个在公众成员间充分对话、共同探讨基础上协调一致的社会互动过程。
(4)公开表达。一致性的意见或态度形成,还必须经过一定渠道,借助公开的传播媒介向社会表达,才能成为最终的公众舆论并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没有公开的意见表达就没有舆论,它是舆论最后形成的标志。
3. 简述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答案】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的关系。新闻媒介凭借其自身的特性,不时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这种介入,构成了它与舆论的千丝万缕的关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分散的个人意见要公开表达、参与大范围的社会讨论,最终形成的一致意见也要公开表达才能作用于社会,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意见。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对社会全面开放,其传播涵盖范围之广、公开性程度之高都是其他传播渠道所难以比拟的。同时,它的传播又是持续、大规模的运作。
(2)引发舆论
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一一特定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首先了解、认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的信息,才有可能发表意见。实际生活中,人们所接受的来自外界的重要信息主要来自新闻媒介,甚至可以认为:人们对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定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3)引导舆论
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供人们了解外界变化,引为决策参考和行动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只是个材料供应者和意见反映者,也不仅是个问题设置者,事实上,现代新闻媒介很多情况下己上升为舆论的积极引导者。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两点:
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由上述二个方面可以发现:新闻媒介的确与舆论紧密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这就提醒我们,在认识舆论强大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明确新闻媒介在其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导向作用。要善于正确利用这种作用,为营造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公众舆论的积极正面的作用奠定基础。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社会变迁的当代中国,这一点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4. 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答案】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包括:
(1)新闻传播者,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传出一端的个人或组织。新闻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新闻信息、传播力一式、渠道的选择和效果都有相当大的控制权。
(2)新闻信息,是指被传者符号化的新闻内容,仟何一条新闻都包括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故和如何六个要素,信息是新闻传播的纽带,连接着传播者和受传者。
(3)新闻传播媒介,是指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载体,是新闻传播小可缺少的通道。
(4)新闻受传者,是指接受新闻信息的个人或公众。受传者既可以是单个的或小群体的受传者,也可指受众。
(5)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后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它既是传播过程的最终结果,也是对任何传播过程的总体评价,是新闻传播的检验器。
二、论述题
5. 结合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实践的现状,试述如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答案】我国正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一个封闭的、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型,着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在此期间,舆论是相当重要的社会基础和作用力量,它对新的社会利益整合至关重要。成功的改革需要成熟的公众舆论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造就一个积极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舆论环境。而这一切有赖于成熟的新闻媒介的正确引导。新闻媒介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
信息是意见构建的基础,正确的意见首先依赖于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这就要求媒介提供信息要准确、充分,使公众能全面地认识事物,避免认识的片面性,以及由此产生出的情绪化、躁动化。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受利益驱动往往容易急功近利,媒介提供信息要特别注意冷静、客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