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之《现代新闻传播学》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 1. 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20世纪50年代,为了搞好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毛泽东同志提出“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一一开展批评,好一一开展得好,管一一党委把报纸上的批评管起来”。党中央先后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准则。这些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区分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典型的或性质恶劣的坏人坏事,应点名批评和无情揭露; 对一般性质的错误或缺点,则不宜用点名揭露的方式,而应采用同志式的态度进行批评,以达到治病救人、说服教育的目的。 (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批评必须实事求是,这对新闻机构尤其重要。首先,事实要核对清楚,不但包括主要事实和关键性情节,还包括有关的细节。其次,对发生错误的原因所作的分析采取全面客观的态度。最后,写批评稿要留有一些余地,不要把话说死、说绝。 (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①适时,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批评,能够和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或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相配合,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②适量,就是批评稿的数量要适当控制。批评的数量小控制,可能使人民群众产生一片黑暗的错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不能采用鸣鼓而攻之的办法。应以正面表扬为主,表扬先进本身也是对落后的鞭策。 ③适宜,是指批评的内容要适宜于大众新闻传播工具,就是要引起群众的共同关注。 (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①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包括为不愿公开自己姓名的投诉者代为保密; 批评者如受到打击迫害,新闻单位应给予支持,为之伸张正义,直到事情得到合理解决。 ②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辩权利,要求对批评稿中有多少失实就更正多少,如果基本事实失实,报纸就应该公开赔礼道歉,并和有关单位一起做好善后工作。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①为了切实地保障在报纸上正确地、健全地、充分地开展批评报道,新闻媒介要在党委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原则、中央的决议和党委的意图办事,反对脱离党委领导,同党委闹独立的倾向。
②各级党委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政府的监察机关,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应协助新闻媒介开展批评报道,并保证它的实际效果。
③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对于新闻媒介所进行的事实调查,有责任给予诚实的、迅速的答复。
④各级党委应使新闻媒介的批评收到切实的效果,经常教育党员特别是被批评者对报纸上的批评采取正确态度。
只有在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新闻的舆论监督才能正确地、健全地、充分地开展起来。
2. 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答案】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等。而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主观条件。它决定人们感知外界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能力的高低,相应地,也就决定了最终形成的舆论意见的质量。
(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信息是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本构成材料,在舆论产生并最终形成的过程中,公众能否及时地、准确地、充分地了解到有关公众事务的全面的信息,对人们能否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大信息特别是重要公共事务的信息透明度,让公众有充分了解、认识的机会和渠道,即扩大公众的知晓权,对提高舆论质量至关重要。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高质量的、代表社会前进的舆论意见,其形成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讨论过程,也就是公众能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维护公众表达权,也就是提高舆论质量,促进舆论发挥积极作用的举措。
总之,舆论作为普遍的、强大的社会制约力量,虽有正、负两面作用,但从历史长期性和社会发展整体进程出发,舆论毕竟是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具有潜在的、永恒的正义性。而对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而言,要使舆论尽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行使其强大的监督、促进功能,就要努力提高舆论质量,同时还有必要强化正确舆论引导,培育良好舆论环境。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新闻媒介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
【答案】新闻价值是相对的,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环境不同,新闻价值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不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也不同。
(2)媒体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不同。这主要表现在:①媒体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媒体和资本主义媒体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会不一样; 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党报非党报、部分报纸与社会团体报纸之分,也有专业报纸和综合报纸之别,它们对新闻价值取舍的侧重点是不同的。②媒体市场定位不同,即是指媒体的受众定位不同。③媒体宣传重点不同。在一定阶段,媒体一般有相应的宣传重点,宣传价值在特定条件下往往会影响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3)受众对于新闻价值而言是一个变量。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受众对它的价值判断不一样。同一受传者接受新闻时的情形不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也会不同。因为同一受传者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需要不是完全一样的。
新闻价值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揉捏,它也有相对固定的判断标准,这是新闻价值规律的核心所在。
4. 简述新闻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答案】新闻是一种信息,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
(1)新闻与信息的联系
①它们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
②它们对受众而言都具有未知性和针对性,都能提供某种新情况和新知识,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
(2)新闻与信息的区别
①内涵不同。信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状态,而新闻仅限于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
②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
③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新闻通过新闻媒介传向整个社会,能够调整和影响最广泛的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思想,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新闻传媒进行传播,都能公开面向整个社会。
二、论述题
5. 试论报业集团化给媒介经营管理带来的启示。
【答案】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任何经营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然促使企业走向集约化经营之路,传媒业的经营也不例外。集约化经营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即合理化整合内部人、才、财和产、供、销的资源,不断开拓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生产率。对于传媒业而言,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
从集团的组成看,全球传媒集团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单一的传媒集团,如报业集团、广播公司、出版集团等; 另一类是混合多媒体集团,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告公关等。前一类是专业化集团,把报纸或广播电视做深做细,尽可能做到极致。后一类是多种媒体的分工合作,协同作战。
无论是哪种类型,集团化作为一个整合平台,对集团内的人、财、物和产、供、销进行全面融合,把恰当的人才放在恰当的岗位上,人尽其才; 一物多用,物尽其用,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尤其西方各国,报业集团快速发展。目前,西方各国的报业集团基本上垄断丁报业市场。例如,美国前10家报业集团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日报,却占有五分之四的报纸发行量; 德国3大报业集团占有全德70%以上的发行市场; 日本5家报业集团占有全日本90%以上的发行市场。
中国的传媒集团是从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开始的。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传媒集团基本上是单一的专业化集团,还没有跨媒体的传媒集团。不同于西方主要依靠市场实行集团化,中国传媒集团的组建主要依靠行政力量。这样组建的传媒集团往往是“集而不团”,增加了内部资源整合的难度。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传媒处于高速增长期,传媒集团基本上都采取粗放型的外延扩张方法来快速占领市场,而疏于内部的资源整合。从2006年开始,随着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传媒集团意识到,中国传媒业必须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开始重视内部资源整合。
6. 试论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答案】舆论是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某一事件的一致态度。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