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稀有氨基酸。
【答案】稀有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中的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他蛋白质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如5-轻赖氨酸。
2. 氨酰-tRNA 合成酶(aminoacyHRNAsynthetase )。
【答案】氨酰合成酶是指能高度特异地识别氨基酸和tRNA 两种底物的酶,反应消耗
的酶。 ATP 。催化氨基酸与tRNA
3. 血脂。
【答案】血脂是血浆中所含的脂质的统称。组成血脂的脂质包括三酰甘油及少量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磷脂主要是卵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游离脂肪酸。血脂并非以游离态存在,而常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可以分为乳糜微粒
脂蛋白
4.
极高密度脂蛋白 (半胱谷氨酰胺)是由谷氨酸的Y-羧基与半胱氨酸的a-氨基缩 极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答案】合而成,这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不同。
5. 卫星DNA (satdliteDNA )。
【答案】是指真核细胞染色体DNA 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其高度重复序列因组成不同而在主带旁自成一条或数条条带
6. 亮氨酸拉链。
【答案】亮氨酸拉链是反式作用因子DNA 结合结构域中的一种基序结构,由约35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两性卷 曲螺旋形螺旋。疏水侧链位于一侧,解离基团位于另一侧,每两圈螺旋有
螺旋而与DNA 结合起作一个亮氨酸,单体通过疏水侧链二聚化,形成拉链。该结构借助N 端
用,这种结构称为亮氨酸拉链结构。
7. 复制起点(replication origin)。
【答案】复制起点是体内DNA 复制具有相对固定的起点。DNA 分子中开始复制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复制起点或复制原点。
8. 流体镶嵌模型。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是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侧向扩散。
二、问答题
9. 胰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以随机地水解溶液中的DNA 的磷酸二酯键,但是作用于染色体DNA 只能使之有限水解,产生的DNA 片段长度均为200bp 的倍数。请解释。
【答案】真核生物染色体DNA 含有核小体结构,核小体是由大约200bp 的DNA 双链围绕组蛋白核心组成的,彼此相连形成念珠状结构,即染色体DNA 。围绕组蛋白核心的DNA 不被DNaseI 水解,而核小体与核小体之间起连接作用的DNA 的磷酸二酯键对
约200bp 的DNA 片段。
10.简述酶的催化机制。
【答案】(1)酶利用其与底物之间通过非共价键(氢键、巯基相互作用、离子键)结合所释放出的能量(结合能)降低了酶促反应的活化能。结合使酶具备了巨大的催化能力和高度的专一性。
(2)酶与底物的非共价结合在过渡态中达到了最优化。从本质上说,酶的活性中心并非最适于与底物结合,而是最适于与过渡态类似物相结合。
(3)在催化反应瞬间,酶的催化基团与过渡态类似物之间形成瞬时的共价键,或是底物将某个基团瞬时转
11.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它有哪些特点?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主要由哪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答案】(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2)特点:①具有三维空间结构;②只占微小区域,并形成凹穴;③是辅因子结合的部位;④包括结合和催化两个功能部位。
(3)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的三个氨基酸残基为
12.说明动物、植物、细菌在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方面的差异。
【答案】(1)需氧途径:在真核细胞内,
饱和脂肪酸在
的参与下经含有细胞色素的氧化酶系统催化形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该反应需NADPH 作为辅还原物。动物的去饱和酶系结合在内质网膜上,以脂酰CoA 为底物,而植物的存在于质体中,以脂酰ACP 为底物。高等动物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必须依赖食物供给。
(2)厌氧途径:在细菌中,单烯脂肪酸是由-轻癸酰-ACP 在
敏感,因此水解产生长 脱水,然后再延长碳链而形
成。多烯酸由油酸和棕榈油酸经去饱和氧化酶进一步作用而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在植物体内可迅速形成,对动物则为必需脂肪酸。
13.在下,水解成和的平衡常数为【答案】根据公式求该反应的
代入已知数据,则得
14.哪些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可由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途径的中间代谢物直接转化而来?
【答案】糖代谢为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提供了碳骨架,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丙酮酸是丙氨酸的碳骨架来源,丙氨酸可通过谷氨酸转氨基给丙酮酸而得到,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酰乙酸则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生物合成提供碳骨架,其中由
酸,由草酰乙酸转氨基可得到天冬氨酸。
15.(1)从上如何区分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
(2)为什么竞争性抑制不改变
(3)为什么非竞争性抑制不改变
的值会增加,在非竞争性抑制的情况下的大小酮戊二酸和草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可得到谷氨(4)从分子机制上说明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抑制? 【答案】(1
)在竞争性抑制的情况下
不会改变。
(2)竞争性抑制只是阻碍了底物的结合并不影响催化。
(3)非竞争性抑制并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4)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从而阻止了底物与酶的结合。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非活性部位结合导致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活性部位与底物的结合能力与转化底物的能力下降。
16.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预测它的三维结构,下面是一段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1)基于以上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将会在何处形成弯折(bend )或转角
(2)何处形成链内二硫键?
(3)假定此序列是一个较大的球状蛋白质分子中的一部分,指出以下氨基酸残基:D 、I 、T 、A 、Q 、K 的可能位置(在蛋白质的表面还是内部),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1)弯折(bend )最可能出现在7位和19位,即脯氨酸残基处,在顺式构象中的脯氨酸残基伴随着转角(turn )。
(2)在13位和24位的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可以形成二硫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