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27心理学基础综合(自命题)之社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亲社会行为

【答案】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它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原因,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①社会生物学观点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人的先天特性,来自人们的基因,可以遗传。②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③社会规范论认为,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交互性规范是支配社会交换、保持社会关系中得失平衡的一个基本原则;社会责任规范是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其影响因素包括:①文化因素;②情境因素;③家庭成员的行为;④学校、同伴与媒体的影响;⑤受助者特征;⑥助人者特征等。

2.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答案】非对称性社会互动是相对于对称性社会互动而言的一种沟通和互动形式。在这种互动中,互动双方的地位、作用等不对等。其三种主要形式为:暗示、模仿与感染。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交流,因此相似性就成为感染的基本条件,这也是感染者的心理基础。

因为在这些互动形式中,互动双方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暗示者与被暗示者、模仿者与被模仿者、感染者与被感染者之分。

3. 利他行为

【答案】利他行为是指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外部的回报的行为。可将其分为:互惠互利式、行为操纵式、相互回报式、亲缘选择式等。其理论解释主要有:①社会生物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利他行为对个体而言具有高生存价值,因此被遗传下来; ②社会进化论提出了利他行为的三种规范,分别是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③学习理论认为利他行为是在模仿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与该行为产生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良好的气候及环境、助人行为的榜样、与利他者相似的人、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个体心情愉悦、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利他技能等。

4. 应激

【答案】应激也被译为“压力”,是指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可见于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从不同的角度,人们对应激存在不同的解释。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认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反应,是通过特殊的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台征)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包括生物系统内非特异地被引起的所有变化。心理学家认为,生理学的应激观不够全面和完整,它还包括心理方面,是个体的整体反应,可指:①造成紧张的刺激物,即塞里称的应激源;②紧张状态本身,即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③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适度的紧张对人有益,过强过久的紧张不仅会损害人的学习与工作,而且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因此,应激这一涉及健康和生命的重要课题,要求人们采用多学科结合的途径加以探讨与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

5. 社会认同的一般过程过程包括( )。

A. 知觉到自己的群体身份

B. 伴随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卷入和增强

C. 理解和共享该身份的社会价值评价意义

D. 与群体成员的人生观保持一致

【答案】ABC

6. 在地震发生后,有些人的行为会发生异常,主要表现在( )。

A. 超常的力量

B. 良知的显露

C. 恶性的去抑制

D. 正常人的“精神病”

【答案】ABCD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

B. 如果情境很明确,那么从众行为会增加

C. 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愈高,成员越容易从众

D. 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从众概率呈线性关系

【答案】AC

【解析】如果情境很明确,判断事物的客观标准很清晰,那么从众行为会减少。因此,B 选项是错误的。群体规模在3〜4人以下时,个体从众行为的可能性随群体规范的增加而上升。超过这个范围,群体规模的影响不明显。

8. 凯利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 )。

A. 行动者

B. 刺激物

C. 环境背景

D. 对象

【答案】ABC

【解析】凯利吸收了海德的归因理论,于1967年提出了三维归因理论,也称之为立方体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主体、刺激客体以及背景。

9. ( )是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A. 交往

B. 共同活动

C. 目标一致

D. 年龄相仿

【答案】ABC

【解析】谢立夫(1961)的经典研究完整地揭示了人们从个体形成群体的全过程,证明了交往、共同活动和目标一致,是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10.问卷法的主要特点是( )。

A. 标准化程度高

B. 成本低

C. 收效协

D. 可以直接收集数据

【答案】AC

【解析】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称为问卷法。问卷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为,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程序进行,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1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有( )。

A. 保护被试的原则

B. 被试退出研究的自由的原则

C. 不得和被试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的原则

D. 征得被试同意的原则

【答案】ABCD

【解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包括:①在制定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