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答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简答题
2. 简述当前小学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案】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小学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
(2)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増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3)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
(4)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3. 简述学科知识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答案】(1)从过程与结果的维度看待学科知识,可以将学科知识分为两类:
①第一类为“过程方法的知识”,即关于一门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知识;
②第二类“概念原理的知识”,即一门学科经由探究过程而获致的基本结论——概念原理的体系。
(2)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过程方法的知识与概念原理的知识是两类不同的知识,前者表征的是该门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后者表征的是该门学科的探究结果;但二者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①有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论。任何概念原理体系不论暂时看起来是多么完备与周延,它总是一种过程性、生成性、开放性的存在,总是一种需要进一步检验的假设体系,总需要进一步发展为更为完善、合理的概念框架。
②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又内在于概念原理体系之中并随着概念原理体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不同,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也存在区别。由此可见,概念原理的知识和过程方法的知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课程选择就不能把二者人为割裂开来。
4. 比较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异同。
【答案】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是20世纪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主要代表是由有“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称誉的拉尔夫•泰勒所创立的泰勒模式。过程模式,是指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然后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其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
(1)二者相同之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两种基本模式,两者都主张要有目标。
(2)二者的不同之处:
①指导思想不同:目标模式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并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过程模式以结构主义哲学和发展心理学为指导思想。
②目标不同:目标模式强调具体明确的目标,主张只有明确目标后才能进一步实施课程编制的其他步骤。此外它还强调目标的结构和层次性,预先规定行为性目标并且形成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而过程模式虽也主张要有目标,但这种目标是一般目标,而不是目标模式主张的特定目标、行为目标或作业目标。
③内容选择不同:目标模式认为内容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工具而已。内容是没有价值偏向的,内容的选择不是依据其自身的价值。而过程模式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知识形式和学科基本结构来确定的。
④内容组织方面的不同:目标模式认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依据最终目标分析所要达到的各种具体目标,并依据这些具体目标来相应地组织课程内容。过程模式是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
5. “教育性教学”的理念是什么?
【答案】“教育性教学”的理念是说,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育性教学”首先要求教学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进行,否则,教学的教育性可能表现为“反教育”——违背教育目的。“教育性教学”还要求把培养学生品格的教育建立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否则,品格教育就会流于虚妄。
6. 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哪几方面?
【答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
(1)在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4)重视课程实施研究;
(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机构。
7. “当代社会生活需求”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它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包括两个维度:
(1)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
(2)从时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人类正进入国际化时代,国际化时代的社会需求必然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人类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必然是当下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盼统一。
三、论述题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的中小学课堂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对座位的空间安排,在传统的秧田式之外出现了小组式、圆桌式、马蹄形等等。如何认识这些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它对班级授课制带来怎样的影响?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答案】(1)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