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大学0507心理学基本理论综合之心理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似动现象
【答案】韦特海默认为似动自身是一个现象,是一种格式塔完形,而不是由若干个不动的感觉元素所拼合而成的。他进而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合,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分。
二、简答题
2. 概述美国机能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答案】在19世纪后期,美国仍是一个开拓中的国家。在这个国度里,从拓荒者的眼中看来,为了谋求生存和利益,就要不断适应外界环境,各显神通,利用种种对自己有用的办法,发挥个人的能力,才能充当淘金王国里的主人。美国社会这种强调实际、效用和功能的总要求自然会反映到这一时期的心理学中来。因此,虽然冯特的美国学生把实验心理学带回美国,开始在大学讲授心理学和建立实验室,但是他们并没有像铁钦纳那样忠诚地沿着冯特的心理学传统研究意识的结构和一般化的人类心理规律,相反转向研究意识的机能与适应价值,注重个人的心理能力的差异。这种机能主义倾向是与欧洲的机能心理学遥相呼应的。
3. 试析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答案】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1)杜威
主要观点:
①他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他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为此,杜威提出,心理学的真正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
②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相信进化论,并且认为通过适当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进化;
③杜威倡导“进步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安吉尔
主要观点
①构造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的内容,而机能心理学不仅研究意识内容还要研究意识活动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发生过程等问题;
②机能心理学是关于意识的基本功用的心理学,在安吉尔看来,意识的功用或机能就是适应;
他指出,构造心理学只研究心理事实,而不考虑心理的效用是错误的;
③机能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有机体。构造心理学持心物平行论,机能心理学则认为,心与身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实体。
(3)卡尔
主要观点
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适应性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机能就在于获得、确定、保持、组织和评价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行为:
②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适应性行为,适应性行为是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机条件的特定的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反应。适应性行为由三个部分组成:
a. 动机性刺激,指“有机体需要”、“内驱力”等一类的东西,如饥饿、干渴等;
b. 感觉性刺激,广义上指有机体生活于其中的全部环境;
c. 满足动机的反应,如吃食、饮水等。
4. 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1)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2)知觉研究的三种导向
①假说考验说,指知觉过程中,知觉系统不断对刺激环境进行假设检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通过反馈,对刺激物的一些属性进行分析,检验假设的正确性,最后发现一些有关的属性,排除无关的属性。
②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指在外界刺激物作用下,人的知觉系统首先要对外界物体的明度差别、边界、线条等几何光学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以主观因式(个人的知识经验)作为参照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物体性质的推断,形成完整的知觉结构。
③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魏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能够使我们知觉为形状的图形特点,证明了人类具有基本的、不需要学习的组织倾向,并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等。
5. 美国的机能心理学与德国的实验心理学相比产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主要变化有:
(1)研究对象上的变化
①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内容和意识构成的要素。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
②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
(2)研究方法上的变化
①铁钦纳采用内省法,是重在内省的实验内省法;
②机能主义重视客观的方法,虽不取消内省法,但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社会研究法等。
(3)研究内容上的变化
①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他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
②杜威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他提出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哥伦比亚学派认为研究意识内容是为研究意识的机能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此外还研究个体差异。
(4)身心关系上的变化
①铁钦纳主张身心平行论;
②机能主义认为生理与心理交互作用、互相影响。
6. 简述亚历士多德对灵魂的看法。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灵魂是指生活功能的动力,不单指主观过程,心理亚里士多德把生命只限于动植物和人,相当于现在所谓的生物。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这三级灵魂是从世界开始就有的。生物的种和属是不变的。
7. 结合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说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答案】(1)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观点
认为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部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如果将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2)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观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发现了对应意识机能的外显过程和对应无意识机能的内隐过程,通过实验证明两者既相对独立,又共生共存。人的任何认知过程都是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同一任务中,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视条件不同可能会产生协同促进或冲突阻碍的相互作用。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的一些东西,如对痛苦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3)意识和无意识的联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