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心理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溶合与纠葛
【答案】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两种结合的方式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如蓝与红合成青莲色;属于不同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而杂凑在一起,为纠葛。
二、简答题
2. 如何评价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思想?
【答案】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
(1)拉. 美特利
拉·美特利(1709~1751)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心理学思想的早期代表。主要著作有:《心灵的自然史》(1745),《人是机器》(1747),《人是植物》(1748)等。拉·美特利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提出“人是机器”的著名论断;其次,肯定心理是一定物质的属性;最后,坚持感觉是认识的惟一源泉。
(2)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1715~1771)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心理学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有:《论精神》(1758),《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2)等。爱尔维修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坚持一切心理活动来源于感觉的思想;其次,指出情绪和需要的联系及其对行为的推动作用;最后,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
(3)霍尔巴赫
霍尔巴赫(1723~1789)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心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自然的体系》(1770),《健全的思想》(1772)等。霍尔巴赫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提出了观念是“对象的映象”的见解:其次,坚持心理是脑的机能的观点;最后,强调感觉在整个心理活动中的特殊作用。
3. 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对表情的研究
①为了证明人类与动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连续性,达尔文深入研究了动物与人的表情。在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使用大量资料论证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具有共同的发生根源。
②达尔文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具有普遍性,不同文化条件的人具有基本相同的表情特征。 ③达尔文研究了表情的形成过程,从中概括出三条基本原理:
a. 有用的联合性习惯原理
即一个表情动作最初是有用的随意动作,但如果这个动作有利于生存,那么这个表情会被保留下来,并通过遗传留给下一代。
b. 对立原理
如果某种情绪以某个特定的表情来表现,其对立的情绪就用与之相反的表情来表现,前者的形成是出于实用的原则,即对生存有利,后者的形成则不考虑实用原则,仅仅出于区别的需要。
c. 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原理
某些表情是由神经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神经系统的特性决定了这些表情的特征。
④对表情研究的评价
达尔文强调人类情绪的生物起源是值得肯定的,有利于反对宗教的神创论观点。但他忽视了人类情绪起源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生活对人类情绪以及情绪的表现有着深刻的影响,抹杀了这一点,就会导致心理学的生物学化。
(2)对儿童心理的研究
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7)是最早的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报告之一。他采用传记法,随时记录自己孩子的重要活动表现,然后加以分析整理。达尔文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对普莱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后者创建了儿童心理学。
4. 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色?
【答案】(1)具有生态效度的研究设计
①取样
a. 被试取样
生态心理学认为在仟何复杂的自然背景中发生的心理过程比在实验室的抽象背景中发生的心理过程都更加具有背景特异性或典型性,因此它要求将“广泛取样”作为一条主要的取样原则。
b. 情境取样
生态心理学家提出经验取样方法(ESM )。其具体做法是,为了在自然情境中对一个人的经验随机取样,研究参与者携带一个信号器,它会在一天的日程中随机地提醒研究者报告当信号发出时他们的经历。
②准实验设计和现场实验设计
a. 准实验设计主要使用非等同的控制组和观察的多元次数,目的是确定变化是否发生和描述控制的结果以及为观察到的变化提供解释。
b. 现场实验的设计与准实验设计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而它们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选取研究的亚最佳条件来达到既满足内部效度又满足外部效度(包括生态效度)。
(2)个体特质研究法和一般规律研究法结合的研究策略
①一般规律研究
a. 一般规律研究是指通过考察个体的相似性来寻找一般规律,其研究策略是把个体内和个体
外的差异作为实验设计误差变量的来源。它所运用的具体技术如在目标总体中随机选择被试的大样本技术,并运用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来“控制”这些误差变量来源。
b. 一般规律研究抹杀了个体差异性。用一般规律研究法很难获得对心理过程及其发展的准确把握。
②个体特质研究
a. 个体特质研究,是研究个体的独特复杂性。
b. 采用个体特质技术研究个体,不能保证研究具有个体的生态效度或者将研究的结果推广到个体生活的其它场合中去;同时被个体特质研究所揭示的行为模型或心理规律也可能是人为的,因为它的数据收集过程有可能具有很大的主观臆断性。
③生态心理学家认为最好是将个体特质研究和一般规律研究理解为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连续步骤。
a. 在一般规律研究中不要将背景因素和个体因素看成是误差来源,而是将它们作为有用的变量;个体特质研究法是帮助理解一般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的有用工具,它提供了个体方面的信息。
b. 在具体做法上,既考虑个体内的历时的稳定性和变化,又考虑个体间的一致性和差异;对环境的取样既考虑跨时间因素又考虑跨个体的因素;在技术选择上,既考虑个案研究的技术如ABAB 设计和多元基线设计,又考虑一般规律研究的技术。
(3)自然研究法
①行为样本记录法
a. 行为样本记录法的具体做法是:观察者在一天之中一直跟随被研究儿童并详细记录儿童一天中在不同场合中的所作所为以及每一种行为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征。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与儿童之间不能有任何语言和行为交流。
b.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提供了用一种通俗语言对正在发生的行为所作的最好描述,它保留了行为的内容和行为背景的原始社会氛围。
②行为背景调查法
巴克等人认为,确定一个小镇的行为背景的三个基本步骤是:
a. 确定所选定的时间/地点之内的每一个可能的公共行为背景;
b. 从可能行为背景的列表中剔除那些不能满足行为背景标准的项目;
c. 用多种方法来描述剩下的背景,例如它们多久发生一次以及它们持续多长时间。
5. 试述行为主义产生的根源。
【答案】(1)社会背景
①20世纪初叶美国资本主义已进入新的垄断阶段,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地维持社会秩序。这就要了解人的行为规律并据此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前夕,行为主义为社会革新者提供了能够合理地、有效地管理社会的科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