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农业大学公共政策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预测? 政策未来预测的意义何在?

【答案】(1)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指对所研究的事件的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或推测,即由过去、现在推断未来。政策分析中的预测是指一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策分析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信息或知识,对政策(方案)的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推测或判断。

(2)预测的意义

政策未来预测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政策分析的后来阶段(方案的评价、比较与抉择)的前提,而且是政策手段更好实现指导和控制社会过程的一个条件。

邓恩认为,政策预测有如下几个重要目的:

①预测提供关于政策的未来变化及结果的信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预测政策未来与社会控制特别相关,人们力图规划和确立政策,以便在由未来所提供的各种可能中做出行动过程的最佳选择。

②预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以前的政策及其结果(预测必须在充分掌握过去及现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从而提高对未来社会状况的控制能力。这里所包含的假定是:未来是由过去和现在所决定的。

③由于关注未来,政策预测可能作为传统的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后者的预测是以过去和现在的价值作为基础的)。尽管过去和现在的价值可以决定未来,但这只有在政策参与者的智力反思并不导致他们改变其价值(观)和行为,或仅当出乎意料之外的因素并不干预乃至改变社会变迁时,情况才是如此。

2. 简述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测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在政策过程中,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规划和政策评估(结果评估)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必须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态势,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及时、正确地制定政策方案。而正确的政策方案要变成现实,则必须靠有效的政策执行。如果没有政策执行环节,再好的政策方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3. 什么是建议型政策? 建议型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1)建议型或意见型政策是指公共机构以“建议”或“意见”的形式发布的政策文件。这种政策形式与指示型、决定型政策形式的区别在于其确定性、强制性比较弱。

(2)建议型政策形式的特点

①选择性。上级机关的行动建议不是指示和命令,下级机构在不违背其总体原则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执行的时间、途径和方法。

②参考性。建议型政策形式通常是对某些重大政策在执行时的做法提出一些补充、解释,有些带有普遍性,有些不具有普遍性,其目的是供实际部门参考。

③参照性。建议型政策提出的政策设想常常只是一些大的轮廓,粗的线条,其作用在于让具体实施部门有更多的余地,参照文件原则,加以细化,结合各自情况给予充实、补充。

④试行性。这类政策形式往往是在政策贯彻初期阶段使用,此时实践还不充分,政策的有效性还不清楚,通过建议方式,让有关执行机构进行试验,以便取得经验。

4. 简述预测的含义及政策未来预测的意义?

【答案】(1)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指对所研究的事件的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或推测,即由过去、现在推断未来。政策分析中的预测是指-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策分析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信息或知识,对政策(方案)的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推测或判断。

(2)预测的意义

政策未来预测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政策分析的后来阶段(方案的评价、比较与抉择)的前提,而且是政策手段更好实现指导和控制社会过程的一个条件。

邓恩认为,政策预测有如下几个重要目的:

①预测提供关于政策的未来变化及结果的信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预测政策未来与社会控制特别相关,人们力图规划和确立政策,以便在由未来所提供的各种可能中做出行动过程的最佳选择。

②预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以前的政策及其结果(预测必须在充分掌握过去及现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从而提高对未来社会状况的控制能力。这里所包含的假定是:未来是由过去和现在所决定的。

③由于关注未来,政策预测可能作为传统的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后者的预测是以过去和现在的价值作为基础的)。尽管过去和现在的价值可以决定未来,但这只有在政策参与者的智力反思并不导致他们改变其价值(观)和行为,或仅当出乎意料之外的因素并不干预乃至改变社会变迁时,情况才是如此。

二、论述题

5. 联系我国实际,分析政策终结的原因。

【答案】(1)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的一般原因

①财政困难。财政赤字、税收减少等而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②政府的低效率。即政府机构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而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③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或冲突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④行为理论的变化。即关于人性、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应如何提供方一面理论的变化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⑤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或项目。

(3)政策终结的其它原因

除了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等原因外,政策终结的原因还在于政策系统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

①政策系统是‘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必须随着变化了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政策,而有时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政策终结包括这种推陈出新的过程;

②政策系统也是一个小断与周围环境互动、修正自身的过程。无论是可利用的资源、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致策的环境都处于一种不确定性变动的可能中。即使在决策中不存在责任和科学态度的缺失,经过科学论证的政策仍有可能在执行后,由于变化了的主客观环境而失效或产生负效应。政策分析过程只能减少政策失效或者负效应发生的几率,它并不能保证政策的成功。因此,政策终结非常有必要。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对政策错误的一种补救。“由于现在的后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由于政策制定者无法准确预见现在的政策在将来的适应性,因此终结不能起作用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途径之一。”

6. 论述公共政策控制的类型与程序,并结合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进行的经济政策调整,谈谈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

【答案】(1)公共政策控制的类型

公共政策控制通常分为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两种,具体如下:

①反馈控制是指政策的调控机构和人员通过掌握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实际绩效的信息,发现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实施纠正偏差活动的过程。这种政策控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即从发现政策实施的偏差到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两者之间存在时滞即时间滞差。

②前馈控制是指运用不断获得的最新的有关政策实施的可靠信息加以预测,将期望的政策执行结果同预测的结果加以对照,提前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实际绩效与预期的结果相一致。

(2)公共政策控制的程序

无论是反馈控制还是前馈控制,政策控制的一般程序是由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等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的。

①确立控制标准

只有设定一定的标准才能去衡量政策实施的绩效,并找出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之间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