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保险企业利润

【答案】利润是反映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保险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尺度。保险企业利润分为非寿险业务的利润和寿险业务利润两部分。

(1)非寿险业务的利润

非寿险业务的利润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业务成果(也称承保成果、承保利润、业务成绩等),另一部分是投资收入。这两部分成果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称为利润构成。其公式是:

非寿险业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保费收入+转回责任准备金-提存责任准备金-赔款支出-

费用支出+投资及利息收益=已赚保费-赔款支出-费用支出+投资及利息收益。

(2)寿险业务的利润

寿险业务的利润来源于:①死差益,即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 ②利差益,即由于实际利率与预定利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 ③费差益,即由于实际费率与预定费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

寿险业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利润; V 0——年初责任准备金; K ——年初责任准备金; P ’——毛保费收入; I ——

利息、投资收入; S ——保险金给付; E ——费用支出; V 1——年末责任准备金。

2. 心理风险因素

【答案】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人的疏忽、过失、投保后片面依赖保险等,均属心理风险因素。

3. 道德风险

【答案】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小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4. 保险代理人

【答案】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并依法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单位或者个人。

5. 理想的均衡监管水平

【答案】监管的边际收益(MR (x ))是指监管机构将监管水平(X )提高一单位(如严格监管标准与增加检查频率)所带来的监管收益的增加。监管机构将监管水平提高一单位所造成的成本的增加,称为监管的边际成本(MC (x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MR=MC时,监管的

净收益

水平。

达到最大,此时达到理想的监管均衡状态,监管水平则为理想的均衡监管

二、简答题

6. 简述健康保险中为避免逆选择而进行的各种规定。

【答案】健康保险经营的是伤病发生的风险,其影响因素远较人寿保险复杂,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更严重。为降低逆选择风险,健康保险的核保要比人寿和意外伤害保险严格得多。为了尽量避免逆选择,保险人进行了下列规定:

(1)等待期。又称免责期间,是指为了消除既往疾病的影响,在保险合同中预先设定的一个期间,在此期间内因疾病导致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予赔付,但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费用除外。等待期使保险人不必为由被保险人的既往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支付保险金,即使保险合同已经生效。如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逆选择。目前,我国国内住院医疗保险合同中规定的等待期通常为14-30天。

(2)定点医院的建立。为有效控制健康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保险人必须与医疗机构进行紧密合作,合作中大都采用与医院签订“定点医院”合同的方式。通过定点医院的设立,可以为被保险人的理赔审核提供便利,同时也为保险人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控制奠定基础,因此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己成为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3)特殊条款。例如,健康险中的医疗费用保险一般规定一个最高保险金额,保险人在此保险金额之限度内支付被保险人所发生的费用,超过此限额时,则保险人停止支付,免赔额条款则是医疗保险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比例给付条款经常采用。医疗费用保险中的常用条款有免赔额条款,比例给付条款以及给付限额条款等。

7. 比较企业财产保险费支出的“剩余价值资本化”学说与保险费“转嫁说”在理论上的差异。你将支持哪一说? 为什么?

【答案】企业财产保险费支出的“剩余价值资本化”学说主要内容为:企业保险费支出来自于企业净增价值m 部分,职工的一部分剩余劳动是企业保险费的源泉。由于企业是以收抵支的经济核算单位,保险费支出在成本中列支,由销售收入补偿,不追加商品价值。

保险费“转嫁说”学说的主要内容为:保险费支出最终会通过商品价格最终转嫁给消费者负担。 上述两种学说的主要差异在于保险费的负担上面,前者认为保险费由企业的剩余价值负担,后者认为保险费由消费者负担。比较而言,“剩余价值资本化”学说较为合理。

因为企业保险费支出的性质有以下几点:

(1)纯消费性支出。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医疗保健、事业补偿等保险费支出均为纯消费性支出。

(2)储蓄性支出。企业为职工养老保险所支出的社会保险费属于储蓄性支出。这部分支出带有强制性、统筹兼顾性、保障性等特征,而且往往以企业工资总额作为计交标准。

(3)不追加商品价值的非生产费用。

①保险费支出表现在它在单个资本循环中并没有被消费掉,只是由保险公司聚积起来,形成对个别资本价值损失的赔付基金。这一特征与其他非生产费用不同,其他非生产费用不是在生产中就是在流通中被消费掉。

②保险费支出并没有被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即不追加商品价值,因为,“平均化的损失仍然是损失”,既然是损失就只会增加成本而不增加商品价值。

③保险费支出是对预付资本价值所作保障的代价,其目的在于预付资本的使用价值遭到意外损失时,恢复其价值。

④保险费支出是对预付生产资本的一种扣除,它既不执行生产剩余价值的机能,也不执行实现剩余价值的机育邑。

⑤保险费支出作为预付资本的一部分计入生产成本,是资本化了的一部分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总利润的一部分,必须形成一个生产保险基金。这个保险基金是由一部分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就这一点说,剩余劳动直接生产资本,就是说,直接生产那种要用去再生产上的基金。”

综上,企业保险费支出是一种不追加商品价值的非生产性费用,是一种平均化了的损失,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尽管它作为预付资本的一部分计入生产成本,从出售商品的收入中得到补偿,但它是垫支在先补偿在后,一点也不会改变来源于剩余价值这一事实。因此,保险费支出会通过商品价格最终转嫁给消费者负担的看法是错误的。也正是因为保险费从商品价格中得到补偿,所以,“一旦资本主义生产和与之相连的保险事业发展起来,风险对一切生产部门来说实际上都一样了; 风险较大的部门要支付较高的保险费,但会从它们的商品价格中得到补偿”。

8. 请你结合实际情况或案例,谈谈人身保险的作用。

【答案】人身保险的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考察:

(1)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来看,人身保险对个人、家庭以及企业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①人身保险对个人和家庭的作用

a. 分散人身保险、提供经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