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61传播学原理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

【答案】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①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问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②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③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卜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 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2. 框架理论

【答案】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社会学和心理学,后来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即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戈夫曼在197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即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

3. 霸权(Hegemony )

【答案】霸权是媒体与文化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提供了解某一特定历史时刻,主控的社会族群如何能成功地掌管与统治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文化霸权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斗争、对立以及冲突的维度,在那里,意识形态不仅仅占统治地位,而且争夺霸权,且争夺霸权最终不得不通过协商才能取胜。

4. 麻醉理论

【答案】麻醉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理论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把读、听、

看、思考等活动当成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5. 信息爆炸

【答案】信息爆炸既是人们对当代社会大量出现并加速增长的各种信息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描述,也是人们对信息在单位空间内的急剧增加和剧烈反应可能对媒介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的担忧。信息的骤增和膨胀,“新闻的草率和浅薄,正在腐蚀着阅读它的人们的思想,损害人们持续地思索和专心一致的精神力量,降低人们的欣赏情趣……这种读物只有使人心变得冷酷,使良心失去敏锐的感觉,以至于不再感受到痛苦。”信息爆炸的后果还包括:造成信息泛滥和信息超载、产生信息浪费、引发信息疾病等。

6. “证词法”

【答案】“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证词法”是指要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仄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的好话或坏话的宣传方法。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暖昧性和多义性?

【答案】符号是人们交流意义的基本手段,但是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并不总是很清晰的,有时甚至很模糊,在很多场合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语言符号的暖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有些词语包容范围很大,往往不容易分清。例如“水果”一词的范围就很大,从典型的水果到不太典型的水果,往往不易明确划分。一些新语和流行语的意义也具有这种暖昧性。

(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多义性是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有时判断不准应该属于哪一种。语言的多义性是常见的,一个单词或词组、一个句子都可能具有多种意义。除此之外,同音异义词的存在,也是造成语言符号多义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符号具有暖昧性和多义性,这种暖昧性和多义性有时会成为人们之间沟通意义的障碍,但这种障碍不是难以克服的,人们可以借助传播过程中的其他条件或情境来消除语言符号的暖昧性和多义性。不仅如此,人们还能积极地利用这种暖昧性和多义性来创造和表达新的意义。

8. 简述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关于人际传播的主要理论观点。

【答案】库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他设了《传播》一章,从传播的概念、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到印刷媒介与近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等,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库利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

(1)“初级群体”Cprimarygroup )

认为个人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父母、伙伴、邻居等)是社会化的基础。

}2}“镜中我”}lOO}Illg-g}a88801f}

这个概念说明,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9.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受众的信息反馈?

【答案】受传者的信息反馈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并且肯定要对传播者的传播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就不能对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应该正确地对待。

(1)注意吸纳多数受众的反馈意见

受众是大众传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职业传播者是否合格的真正裁决者。通常,符合受众意愿的、投合人民需求的、反映公众心声的,总是会受到欢迎和好评的。广大受众一般性的反馈意见,往往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接受意愿、心声和需求、标准,并且总是与时代同步与未来呼应,传播者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将其作为自己调节、优化此后传播活动的重要依据。

(2)注意听取传播学者和有关专家的反馈意见

这些人经验丰富,见多知广,德高望重,善于甄别,见解稳定,不易为时髦而浅薄的思想所蛊惑,也不易被某种“包装”和假象所迷惑,因此其反馈意见最具权威性、可信性和参考价值。

(3)充分尊重“守门人”的反馈意见

守门人位于传播者(如记者)与媒介、受众之间,负责对信息进行把关和转送,也参与信息作品的创作和加工。守门人被人们看作是传播的行家里手和熟知上下之情的人,他们既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观察时局的变化,又对受众的动机、需求、心理和消费市场比较了解。尊重他们的意见,可以使自己传播的信息顺利进入大众媒介流向社会。

(4)注意征求同行、同业的反馈意见

除了竞争之外,职业传播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共同促进传播事业走向繁荣的友好、共进关系,这就又使他们常聚在一起相互借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谋发展。在友好、共进关系中,同行、同业者的反馈意见往往能让人茅塞顿开。

(5)注意疏导庸俗需求、引避不良倾向

大众传播者要刺激、适应并满足受众的接受需求,要吸引、娱乐和讨好受众,但又不能盲目地迎合部分受众低级庸俗的要求,而需要对那些持有庸俗需求的受众加以思想疏导,转移其兴奋点,增强对不健康内容的抵御力和兔疫力。同时,大众传播还要注意提供科学、健康、文明的信息内容,帮助受众正确掌握审美、接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