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61传播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虚拟社区
【答案】网络虚拟社区是指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由瑞格尔德做出,他指出,网络虚拟社区之问的个体存在着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点。
2. 两级传播
【答案】两级传播是关于“传播流”的一种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个人”的两级过程。两级传播理论是最早经学术研究而产生的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流行的“枪弹论”的想象,并启发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效果研究思路,引发了更多的相关研究,如传播的社群影响及人际环境、多级传播、有限效果、创新与扩散等。
3. 史量才
【答案】史量才是旧中国报业家,上海《申报》的总经理。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1929年购进《新闻报》大部股权,意图组织报业托拉斯,受到挫折。九一八事变后,政治态度趋向进步,积极支持抗日运动。他举办申新通讯社,申报补习学校,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出版《申报年鉴》,《申报月刊》、精制全国地图等,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被蒋介石派遣的特务暗杀与沪杭公路上。
4. 传播角色
【答案】传播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角色反映了客观要求与主观努力的统一,社会期望与个体能力的统一; 同时还对传播者的个体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其潜在能力具有激励作用,对其奋斗目标具有导向作用。作为表述、传播知识和思想感情等精神内容的传播者,其角色可以分为普通角色和职业角色两类。
5. 蒙太奇
【答案】蒙太奇是指根据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逻辑以及观众的收视心理,将前期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按照既定的构思组接起来。英文名称Montage ,来自法文Monter (组接),最初是建筑学术语,意为组合、构成、装配。早期电影严格来说没有蒙太奇,一般认为是美国导演大卫·沃克·格里菲斯是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的人。蒙太奇既作为一种画面组接剪辑技巧存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影视美学的思维观念,贯穿于创作活动从构思选材到拍摄制作的整个环节。
6. 拉扎斯菲尔德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
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还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大众传媒麻醉的负功能,在新媒体时代,这个负功能还存在吗?
【答案】(1)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执行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实现的。大众传播的功能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存在消极的方面。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传播研究》中重点论述了大众传媒的非正面功能。他们认为,大众传媒更主要的是消极作用或者说是大众传播失调后的负功能,包括四个方面:把人变成丧失辨别力和顺从现状的单面人、导致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的普遍平庸化、廉价占用人的自由与时间、使人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这四种负面作用被他们形象地命名为“社会麻醉”功能。“社会麻醉”是典型的传播功能的失调。
(3)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多向度的信息,有更多参与信息提供、信息传播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原有的麻醉功能。但是,麻醉的负功能并非消失,虚假冗余的信息仍然可能干扰个人的信息获得,十扰受众正常的思想判断,大众传媒仍然可能更多的挤占手中的时间和空间。正如尼尔波滋曼《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书中所描述的,信息的增长以及技术的发展可能并不能带给公众大众传播社会的乌托邦。
8. 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
【答案】传播的定义一般概括为: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对于这个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 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 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对此,施拉姆和波特论述道:“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的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讯息本身并无含义,除」卜是人使之有含义。”传播与人如影相随,不可分开。人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是人类的创造和特权,传播也是形成人性和人格的建筑材料。在人类的各种行为和技能中,只有传播是最富有人性的。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传播学的目的是理解人类如何创制、交换和解读信息。在人类传播活动中,信息是最核心的
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 受传者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应包括主动地反馈信息。信息作为传播的内容,就像没有货物即无需搬运和运输一样,没有它即没有传播。所以,传播的过程既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交替作用的过程。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换句话说,符号就是信息的具体袒露,而媒介又是符号的物化载体。没有听觉符号、视觉符号和视听符号,信息内容就无所依附; 同样,没有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符号就无法进入人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所以,符号与媒介是一切传播活动赖以实现的中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而不管他是否意识到。只要人在传播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那么至少可以说明三点:传者送出了信息,受者收到了信息,并且产生了传播效果。这种“相应的变化”,不专指态度与行为的改变,还包括情报资料的获得、知识的增加、见闻的扩大、感情的沟通、精神的愉悦、情况的了解、事实的澄清等。总之,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传播信息,也不会莫名其妙地接受信息。如果不存在哪怕是微小的进入传播过程的动机和进行双向影响的机会,传受双方要想进行真正有效的信息传播是非常困难的。
9. 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地理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共同特点如下:(1)它们主要由物质构成,即由有质地、形状、重量的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实体构筑而成。(2)它们基本上是硬性的,给人的感觉是可见、可触、可感的存在。(3)它们是静态的,一般较少变化、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