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
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
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
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
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
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J 急。
二、简答题
2. 从1835年英国实行专项补助算起,政府间转移支付距今己有170多年的历史。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及原因。
【答案】(1)转移支付制度的含义
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是指中央政府为了平衡各个地方之间的财政能力,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采用规范的补助形式将一部分中央财力无偿地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财政调节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及原因
①必要性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均衡的问题,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
②原因
a. 财力分配的纵向不平衡
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关系,是指不同级次的政府因各自收支的平衡差距而产生的上下级之间的资金运动。纵向不平衡产生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反映了不同级次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的划分或责任。为了保证地方政府拥有实现其职能所必不可少的则一力,需要有政府间转移支付来平衡中央与地方间的预算,使国家财政能确保各级政府的正常运转。
b. 财力分配的横向不平衡
它是指由于各地区的人口、地理、资源等情况和其他因素造成的各地方政府支出上的较大差异。由于财源分布的不均衡,不同地区可能拥有不同量的税基,在实行相对统一的税收体系情况下,必然会使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不尽一致,导致了地区财政能力的差异。这种财政能力和支出需求的差异使得有些地区无法维持政府正常运转并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客观上要求中央政府通过则政转移支付来平衡。
c. 外部性
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服务项口,具有外部正效应,其所产生的利益不只是为本地区居民所享受。山于计量比较困难,难以使地方政府间进行对应的相互补偿,因此必须由较高级次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按规范、统一的标准,对地方政府的外部正效应较为明显的活动,进行相应的利益调整。
3. 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起“决定性”作用,简述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意味着市场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并不总是有效的,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角色,是由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的需要所决定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
(1)调控人角色。即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二个层次来实现的,即微观层次、结构层次和宏观层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调控人的角色,主要是针对宏观层次而言的。至于微观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要让给市场机制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两个层次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可以根据其信息方面的优势,制定一些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向,指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以配合宏观经济总量的控制。
(2)公益人角色。履行这一角色的职责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其_,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 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兔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3)管制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有尸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一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
(4)仲裁人角色。在市场经济中,相互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当事人自己是无法界定各自的利益分界的,因为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界限的机制。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它们自身又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力。所以,很需要政府来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以设定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的规则,并根据既定的规则,确定经济主体之间冲突的经济利益,保证各经济主体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防止超经济强制的发生。
(5)守夜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
正常秩序。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现实,很容易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产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动机,导致经济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经济主体既缺乏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打击对方。只有政府才能担当此任,因为政府有暴力机关作后盾。
4. 不同的政府观点对于公共经济问题分析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答案】(1)政府有机论
①“政府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自然有机体,个人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②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③在此种理论下分析公共经济问题,必然十分强调政府(国家)的利益,在利益分配上坚持先国家,再集体,最后才是个人,抹杀了个人在公共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2)政府机械论
①“政府机械论”认为政府(国家)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②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而不是群体,国家重视个人利益,进行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等经济活动时将更多地考虑个体的利益,权衡对个体利益损害的最小化,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
5. 你是否能够举出更多的非营利性经济组织的例子? 为什么说它们的活动也属于公共经济的范畴?
【答案】(1)非营利性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个人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许多领域,都是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服务较为集中的领域。
(2)他们的活动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将会涉及公共选择等公共经济学研究范畴之内的问题,提供的服务将会影响社会福利,所以他们的活动也属于公共经济的范畴。
三、论述题
6. 试讨论中国目前的财产税制。
【答案】(1)财产课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税法规定的应税财产就其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一类税收的总称。财产税作为一个税收体系,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税种。财产税从课征方一式角度可区分为一般财产税和个别财产税; 从征税对象角度可区分为静态财产税和动态财产税; 从课征标准角度,可区分为财产价值税和财产增值税。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个别财产税,主要税种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和契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