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编码框架

【答案】编码框架亦称分类框架,通常是包括了所有问题的所有可能回答和相应的代码的表格,研宂者可依此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编码。

2. 一般线性模型

【答案】—般线性模型:是对多元回归的发展,即它是进行方差/协方差分析的通用程序,其功能大体相当于多元方差/协方差分析。

3. 编码

【答案】编码,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二、简答题

4. 主要的资料编码方式有哪些?

【答案】不同的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方法,编码方式可能差异很大,几种常见方式包括: ①封闭式题项:这种题项的回答通常只包含有限个确定的类别,比较易于编码,只需注意各答案和编码的内在逻辑顺序即可。

②内容分析中的编码:内容分析法是收集和分析文本中专项内容(包括语词、意义、画面、符号、概念、主题等)的技术。内容分析中的编码除了要确定分析或记录单元,如字词、主题等,还要区分情景单元,即分析或记录单元出现的上下文。

内容分析编码的特殊之处在于某些隐含信息在文本中无法直接找到,只能通过对上下文的语义分析和一定的操作性定义加以确定,这可称为隐性编码。

5. 试比较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答案】百分位数亦称百分点,常记作其中的m 表示百分比,的含义就是次数分布中相对于m 百分点的原始分数,即有m%的数据低于该数。

百分等级常记作PR ,和百分位数刚好相反,它表示某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百分位,即次数分布中低于该原始分数的数据百分比,常用在测量中解释测验分数。未分组情况下百分等级分数的计算公式如(10-6)所示,其中R 为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列的等级,N 为数据总数。

6. 请根椐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判断的依据是:该研究方案对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是:一系列前测→实验处理→一系列后测。如果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基本上是连续的,表明实验处理无效;如果前后测量结果不连续,说明实验处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优点: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③可较好地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因此很难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②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难以得到控制;③多次实施前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7. 简述两类错误的关系。

【答案】(1)类错误和类错误的定义

类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类错误是指在接受

(2)两类错误的关系 ①不一定等于1。错误和错误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是拒绝时犯错误的概率(这

为真”是接受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前提是“为假)。 时前提是“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即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由于这类错误的概率以表示,又常称为错误。

为真时所犯的错,这类错误也称为错误。也就是说,接受H 。时并不等于说二者100%的没有差异,同样有犯错误的可能性。两类错误的关系: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两个总体的关系若是确定的,增大,就减小;减小,就增大。 ③要使第类错误的概率保持在需要的水平上,而控制第类错误的概率,有以下方法:利用已知的实际总体参数与假设参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合理安排拒绝领域的位置,确定选择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如果是单侧检验,确定是左侧检验还是右侧检验;加大样本容量。

8. 什么是标准误? 标准误与标准差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1)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2)联系:标准差与标准误都是数理统计学的内容,两者不但在字面上比较相近,而且两者都是表示距离某一个标准值或中间值的离散程度,即都表示变异程度。

区别:标准差就是样本平均数方差的开平方,标准差通常是相对于样本数据的平均值而定的,

通常用M ±SD 来表示,表示样本某个数据观察值相距平均值有多远。受极值的影响,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越聚集;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越离散。标准差的大小因测验而定。标准差与正态分布有密切联系。

标准误代表的是当前的样本对总体数据的估计,标准误代表的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相对误差。标准误是由样本的标准差除以样本容量的开平方来计算的。标准误更大的是受到样本容量的影响。样本容量越大,标准误越小,那么抽样误差就越小,就表明所抽取的样本能够较好地代表总体。

9. 什么是桔子与苹果问题,该如何控制?

【答案】桔子与苹果问题:对元分析的最尖锐的批评之一就是认为其不应该将研究对象、结果测量指标、实验设计以及测量方式等不同的各项研究所得的结果结合在一起,因为这就好比将桔子与苹果拿来比较,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目前,主要是通过进行异质性检验来缓解这个问题。

10.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哪些设计类型,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类型主要有:

(1)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并且自变量只有两个水平,随机选择一组作为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另一组作为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其基本模式为:

a. 优点:可以控制选择、被试消亡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等的影响;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等因素的干扰;避免因前测经验而产生对后测的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从而控制前测对后测的反作用效应,简化实验程序,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 局限:只有一个自变量,不能分析多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2)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模式,在单因素完全随机等组后测设计基础上的扩展,对两个等组施加了前测,其基本模式为:

a. 优点:由于采用随机选取并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等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被试亡失以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并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和统计回归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局限: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参加前测,使得被试的前测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敏感性,可能产生熟悉效应或疲劳效应,从而影响后测的可靠性。此外,进行两次测验,从人力、物力和时间上也不是很经济。

(3)所罗门四组设计,将被试随机分成四个组,其中随机组1和2接受前测,随机组1和3接受相同的实验处理,而随机组2和4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作为控制组,并且4个随机组都接受实验后测。其基本的设计模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