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show ”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日《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日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2. 室内剧
【答案】室内剧是指在室内搭景,采用多机拍摄,同期录音并当场切换,在一个场次中以连贯表演的方式同步完成的电视剧。其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为素材,通过生活琐事表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伦理道德; 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内,主要通过对话交代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 拍摄时往往采用基地化作业,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的电视制作工艺,成本低,生活周期短。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是《渴望》。
3.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日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4. 《女记者的话外音》
【答案】《女记者的画外音》是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单本剧。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第4届)“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编剧:张光照、奚佩兰; 导演:奚佩兰; 摄像:王殿臣。剧情梗概:以一位目光敏锐的女记者视角,表现双燕衬衫厂厂长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厂宗旨,在同行竞争中与濒临倒闭的工厂携手同办联合企业,不询私情等一系列事迹。
二、简答题
5. 如何看待国内历史剧的热播?
【答案】(1)国内历史剧热播原因
①历史剧易于人们“以史为鉴”,借古讽今
一个抛弃了自己优秀传统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历史剧本身把历史问题现实化、把现实
问题历史化或对现实进行历史化的演绎与历史化的想象,以史为鉴,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由于历史问题的存在,这样就有利于创作者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②历史剧易于吸引观众
在情节结构上也可以富有戏剧性、传奇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③历史剧易于展现中国文化
历史剧本身由于题材的独特性往往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这也是构成其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④近年来历史剧艺术水准越来越高
此外历史剧往往篇幅较长、演员阵容庞大、制作严谨,历史电视剧的艺术水准较高,这也是历史剧热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辨证地看待历史剧的热播
近年来,历史剧的热播己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在历史剧一拥而上、盲目追求收视率的情况下却也存在着历史观与文化观相冲突的状况。这主要表现在对权谋文化的渲染,例如宫廷戏,好像越是明主圣君越有权谋。这只能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①权谋文化
其实权谋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形态,它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在现代化的今天,它己经成为一种文化垃圾,如果过多渲染并且感到并没有什么不合适,这只能说明,封建主义的思想尚未完全清除,离真正的现代文明仍然很远,有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如果过多地渲染权谋文化就会导致对历史的误解,从而产生对现实的误解,是缺乏现代意识的表现。马克思说:“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中国的权谋文化是法家思想的弊端,若历史的发展是建立在道与魔的斗智斗法中,那么,社会就无进步可言。
②片面强调帝王功业
另外,当今的历史剧也存在着片面强调帝土功业,单方面的夸他们为英雄。有些做法更不可取,类似“再活500年”的言语其实是把社会发展寄托于明主,因此,肃清封建思想是一项艰巨与复杂的任务。
③历史庸俗化
另外,当今热播的历史剧还存在着过分戏说历史的倾向,历史被过分地夸大,故事叙述提供给人的只是幻觉,麻痹人们追求历史的意义,从而把历史庸俗化。戏说历史应要区别对待,对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应当加以扩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分戏说历史体现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形态,对历史作用的错误理解,把历史当作消费品,实则是在挑战历史的深度、文化的深度,是对价值取向的轻读。
6. 从同期声角度来看,现场人物的语言分哪些种类,它们分别具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力?
【答案】从同期声角度来看,现场人物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现场人物的回答
通常来说,有出镜记者的电视采访,采访对象都是因为记者的提问或要求才会开口说话。这
种对记者的现场提问作出回答的人物语言是最重要的现场人物语言。现场人物的回答是与记者的提问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现场人物的回答会由于记者的提问精彩而有所增色,反之则会减色。
(2)现场人物之间的对话
采访中,有一部分现场人物的语言不是由记者提问引发的一一这就是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在镜头前,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有很强的信息负载力,是采访记录的重点; 由于人物之间的对话通常是偶发性的,需要记者随时判断、随时抓拍,因此又是电视采访中的难点。
(3)现场人物的述说
人物述说是指现场人物直接对着镜头说话,与观众直接交流,人物的语言、神态、眼神、表情等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人物述说有两个功能:
①能更清晰自然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反映真实的内心情感。
②可以部分弥补电视难以表现过去的事及封闭的内心活动的弱点。
人物的诉说不受记者打断,现场人物的自我情感会从中自然浮现,这种人物自己的语言和投入真情实感的述说,其效果是不能被其他方式替代的。
7. 什么是主持人必备的职业素质?
【答案】从广播电视主持人岗位的独特性来看,这一行业对其从业者所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应包括几个方面:
(1)思维素质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思维素质:
①敏锐的发现力。发现力就是人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外部感觉器官搜集信息、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②快速的发散力。具有快速的思维发散力能够帮助主持人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对自己己有知识和形象的延伸、扩展乃至颠覆,产生全新的智慧火花,构成全新的观点或形象。
③深入的思辨力。主持人的思维品质不仅具备反应的速度,还须有较强的广度和深度,有较为深入的思辨力,能够从独特的角度为受众提供鞭辟入里的意见信息。
④不竭的创新力。不竭的创新能力是主持人永葆职业青春的有力武器。不竭的创新力不仅是主持人灵机一动、灵光闪现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不断顺利自我提升的职业素质。
(2)语言素质
语言除了能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性操作意义之外,还可以反映主持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构建主持人的形象。
①会说标准普通话。只有使用合乎规范的标准语,才能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借助共同的意义空间对其内容理解达成一致。
②表达清楚。吐字发音习惯问题,表现为发音含混、吐字不清,造成听者接收的干扰。
(3)传播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