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实务测试之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日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2. 室内剧
【答案】室内剧是指在室内搭景,采用多机拍摄,同期录音并当场切换,在一个场次中以连贯表演的方式同步完成的电视剧。其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为素材,通过生活琐事表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伦理道德; 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内,主要通过对话交代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 拍摄时往往采用基地化作业,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的电视制作工艺,成本低,生活周期短。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是《渴望》。
3. 系统性回忆
【答案】系统性回忆又称“第二天回忆”(Day-afterrecall , DAR )。主要用于广播收听率的测量。通常与电话调查相结合,始于1930年代。这种方法通常选定某一天作为听众测量的样本日期,在第二天要求随机抽取的听众回忆头一天他们所听的广播节目内容和他们听广播的情景。
4.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二、简答题
5. 谈谈你对长镜头的认识以及长镜头的意义。
【答案】对于长镜头及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1)长镜头的概念
长镜头是指在影片中延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它通过单个镜头内部
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运动,在画面上逐次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其时长基本上等同于其展示事件的实际时长,从而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
(2)长镜头的意义
长镜头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作为一种电影摄影技巧,而主要在于其电影美学方面的贡献。
①长镜头理论是作为蒙太奇理论的对立面出现的,是对蒙太奇理论和实践过度发展的一次反思和矫正。
②长镜头的运用可以避免对观众知觉过程的限制,它通过对世界整体的纪录,展示了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保持了客观、透明和多义的效果。
③长镜头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偏颇,它对电影的纪实性过分强调,无法弥合电影与现实之间的根本界限; 同时过分排斥蒙太奇的做法也失于狭隘。
④长镜头内部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进实际上隐含着蒙太奇的因素,二者都成为当今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论如何遏制电视媒体的“三俗”倾向。
【答案】电视媒体的“三俗”倾向是指电视文艺节目和电视剧方面的庸俗、低俗、媚俗倾向。要遏制这种倾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的政策指导:要积极发挥领导层面的引导作用,善于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广典型引路。多用引导的办法,少用行政的办法,团结、带领艺术创作人员,逐步形成强大的良好的创作风气。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使广播电台、电视台两台合并达到资源统一整合、机制有机转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要加大内容生产力度,高度重视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鼓励创作反映现实题材的广播影视作品; 要按照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全面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以管理保导向、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
(2)要有开放的思想体系: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与世界文化接轨,广播电视文艺创作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向世界优秀的电视节目借鉴学习
(3)要扩大高素质的作者队伍:产品质量的高低、价值蕴涵的多少、社会影响力的大小无不与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思想取向、聪明才智和具体运作密不可分。应该说,有了高素质的专业作者队伍,才可能有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文艺节目。自然,所谓高素质并非一个可以定量的固定标准,而只能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模糊概念,是集广播电视文艺工作者的知识功底、文化艺术修养、思想智慧能力,还有选择、组织、操作能力和对节目未来效果的预见能力乃至使命感与责任感为一体的整体概念。电视媒体的“三俗”倾向与一些素质低下的媒体从业人员的推动息息相关,一些电视节目制作者为争取收视率往往放弃了道德标准与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流向庸俗。
(4)要制作灵活多样的节目形态: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取决于观众对该节目的艺术性、娱乐性的接受度,多样化的节目形态能够促进各电视媒体之间的良陛竞争,也能让观众有更多选择,促进节目制作环境的优胜劣汰。
(5)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是相对于现在大部分电视节目的控制权仍然由政
府部门主导而言的,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运作有利于活跃节目制作环境,促使制作者在竞争压力下创作更高质量的节目,从源头上抵制“三俗”的文艺作品被制作的可能。
7. 简述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答案】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技术的发明与进步可能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因。20世纪上半叶,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实现了声画传播,这种最初只是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力一面的技术却给20世纪后半叶人们的审美娱乐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在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从新闻信息的传播开始,而逐步发展到传播各种现成的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文学等等,为人们观赏这些艺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电视以其鲜明的声画合一的语言、以独特的时空综合的形式构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构成了人们新的审美娱乐的对象。这就是今天己后来居上且影响广泛的电视艺术。
(2)电视艺术的创造对电视技术的依赖性
就艺术创造的具体表达而言,电视艺术的创造确实表现出对于特定的技术手段和有表现力的声画符号的依赖。也就是说,电视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基本的摄影、录音乃至编辑、制作等种种必要的设备和技术。甚至为了追求“逼真”的视听艺术的效果,而需要讲究严格的技术规范、体现出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是,艺术的追求本质上却不是僵硬的技术规范所能体现的,它必然还有着更多的情感和趣味的尺度和要求,而后者才是更为根本的。
(3)适应电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特性影响着电视艺术创造的类型化生产
就艺术的社会生产体制而言,适应电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特性,电视艺术的创造也明显地表现出类型化生产的特点。电视节目的定时、批量的制作,既在形态上带来了电视节目的栏日化和类型化,更在创作方法上形成一种操作化和程序化。然而,这种生产体制上的特点是否能够真正促进电视艺术的创造,还需要假以时日,靠实践来检验。
总之,在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技术既延展了艺术的创造技能,却又不免遏制了艺术的思维和想象; 技术既扩大了艺术在大众传播环境里的活动范围,又主动地把大众日常生活引入艺术活动。就像丹尼尔. 贝尔所说的,“过去,艺术是一种经验,现在,所有的经验都要成为艺术。”事实上,电视创作对技术的迷信势必造成对于艺术本性的扼杀,甚至以技术的眼光来抵消审美的判断,造成电视艺术本性的蜕变。
8. 广播电视音乐具有怎样的特质?
【答案】音乐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中尤其如此。20世纪90年代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除了专门开设文艺频道外,还专门开设了音乐频道。其主要特质有:
(1)可作为独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在现代的音乐传播上体现的强大的媒介功能,表现为对各地各民族声乐、器乐、原生态音乐的录播、直播,以及音乐的普及、服务等。这一点在欣赏性节目、专题专栏性节目、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