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初形。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加德纳认为,智能就是那些解决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
加德纳的理论满足了当代人们追求多元化的趋势,体现了人们对个性化要求的合理解释,因而风靡全球,成为具有举足轻重的智力理论之一。在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理念在实践领域的不断推演,多元智能理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能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第一、为职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找到理论支撑。第三、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基础。其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才能与天赋,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艺被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在承担某个角色时也会很出色。这个假设对我们以正确的观点对待等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尽管没有把审美力作为其七种智能之一,但因其对传统的“一元化”教育观点和“智商式”思维方式的批判,就必然将传统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艺术教育放到突出位置。我们知道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艺术教育或者说美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零点项目”与其相关的“艺术推进”是他的美术实践项目,而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中,艺术教育又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应该说,在这一方面,加德纳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同时也是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资料,值得我们借鉴。
由于美术课教学自身的一些特点,在美术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着多种角度的实践体验。从思想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估方法等等方面,把多元智能理论真正的融汇于实践之中。首先一个是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再者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扩展美术教育内容,丰富美术教育的形式,加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还有就是革新美术教育评估方式,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注意特长的发展,注意各种智能的配合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论契机。然而,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元智能理论。因为多元智能理论过分地强调先天的智能因素,而学生智能的发展毕竟是先天与后天相结合的产物。先天的智能判断只能学生的发展带来某种潜在的机遇,而不能决定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时,我们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