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英美文学课的人性化课程设计

关键词:人性化课程设计 英美文学课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摘要


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和态度等。语言学者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而积极情感如自尊心、移情、动机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英美文学教学不仅体现了外语教学的特征,而且也体现了文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教学更注重情感因素,强调文学审美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塑造他们健全人格、激发他们浓厚兴趣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文学教学只注重作家—作品的知性化模式,强调单向灌输知识的方法,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漠视了文学阅读活动是由作家、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抑制了学生/读者的“再创新”的欲望。针对这种“知情分离”现象,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四个方面的互动过程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全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文学教学的内涵,介绍了英美文学教学在中国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讨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契合点。第三部分将该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实施人性化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的方法和过程;第四部分是对人性化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收据的分析,包括对调查问卷中收据的分析,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外作业观察情况的分析, 对随机抽样的十名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本次人性化课程设计理念的深入探讨,涉及到三个问题:(1)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2)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3)如何能使课程设计的目标得以实现?。第六部分指出本次实证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思考意见。
本文围绕对西安工业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研究展开。首先,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探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契合点:英美文学课教学有其自身特性——“文学教学不仅是文学欣赏,而且更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Frye,1964),属于素质教育、情感培养;而建构主义理论不但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而且强调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突出了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根据西安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制订出人性化的课程大纲:教学目标弹性化、学习环境生态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另外,本文通过对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架构下的英美文学课的课程设计,希望给目前不满意的大学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提供新的理念和启示。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对西安工业大学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对英美文学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观察和调查问卷结果是本研究的主要依据;访谈结果作为其有效的补充。首先,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总结60份调查问卷和答卷情况,获取学生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反馈信息,涉及文学教学的各个层面。根据调查问卷,设计、实施英美文学课程大纲。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的观察,对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所进行的访谈,获取学生对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的评价信息,基本上达到本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