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团体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
【答案】团体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又称为团体残疾收入保险,它是以团体或雇主作为投保人,以团体下属员工为被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补偿被保险人因遭遇意外伤害或疾病而丧失收入的责任的一种团体保险。一般情况下,团体丧失下作能力收入保险合同按月提供给付金额,此金额的高低与被保险人的正常收入呈一定比例。保险给付则开始于保险合同约定的缺职期之后,并延续至合同约定的最高期间或被保险人的极限年龄。
实务经营中,大多数的团体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合同,均以不超过六个月(少数合同有六个月和一年的最高给付期间规定)为最高给付期间,这些合同被归属为团体短期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另有一类称为团体长期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这种合同与短期合同的最主要区别是其最高给付期远远超过一年,甚至达到被保险人的极限年龄。
2. 损失说
【答案】损失说是保险学说之一,以损失观念为保险理论中心,以损失概念解释保险性质。它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认为保险是“损害填补”和“损失分担”,有危险,有损失,才有保险需要,主张以“危险——损失——保险”这个公式来体现保险的本质。损失说的源流可分为“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和“危险转嫁说”。
(1)损失赔偿说最早产生于英国,是海上保险产生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马歇尔(S.Marshall )和德国的马修斯(E.A.Mashies )。该学说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补偿合同。
(2)损失分担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庸俗经济学家、柏林大学教授华格纳(A.Wagner )提倡的,强调在损失赔偿中,多数人互相合作的事实,把损失分担视为保险的性质。
(3)危险转嫁说是从危险处理的角度来阐述保险的本质,认为保险是一种危险转嫁机制,个人或企业可以借此以支付一定的代价为条件将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风险转嫁出去。源于美国保险学者魏兰脱(A.H.Willett )和克劳斯塔(B.Krosta )等人。
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和危险转嫁说的共同之处,是用损失的观念来认识保险的性质,阐述了多数人分摊少数人的经济损失这个原理,但都没有把保险与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
3. 道德风险因素
【答案】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诈骗、纵火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4. 公众责任保险
【答案】公众责任保险又称普通责任保险或综合责任保险,它以被保险人的公众责任为承保对象,是责任保险中独立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保险类别。公众责任是指致害人在公众活动场所的过错行为致使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依法应由致害人承担的对受害人的经济赔偿责任。公众责任保险项又可以分为综合公共责任保险、场所责任保险、承包人责任保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四类,每一类又包括若干保险险种,它们共同构成了公众责任保险业务体系。
5. 自留额与分保额
【答案】自留额又称自负责任,是指对于每一危险单位或一系列危险单位的责任或损失,分出公司根据其本身的财力确定的所能承担的限额。分出公司在对单独或多个保险标的确定自留额时,应综合考虑危险类别、危险程度、标的物使用性质、建筑等级等因素。保险公司对自留额的管理是业务经营管理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公司根据它的资金力量确定对每一危险单位可以自留多少责任,超过部分就要办理分保。分保额,又称分保接受额或分保责任额,是指分保接受人所能承担的分保责任的最高限额。
自留额与分保额可以根据保险金额计算,也可以根据赔款金额计算,所依据的基础不同,决定了再保险的方式也不同。以保险金额为计算基础的分保方式属于比例再保险,以赔款金额为计算基础的分保方式属于非比例再保险。自留额和分保额可以用百分比或绝对数两种方式表示,百分比表示如自留额和分保额各占保险金额的50,绝对数表示如自留额为200万元,超过部分为分保额。保险公司确定自留额的大小,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保险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资本金越大,保险基金越雄厚,自留额就可以越大。二是承保业务的危险状况。发生损失的危险越大,自留额就应越小。三是保险人经营管理水平。保险人经营技术水平越高,对保险标的物的情况掌握越充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合理准确地确定自留额。
二、单项选择题
6. 把年金分为即期年金和延期年金的划分标准是( )。
A. 交费方式
B. 给付期间
C. 给付开始期
D. 给付额度
【答案】C
【解析】按年金给付开始日期可分为即期年金和延期年金。即期年金,是指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即行按期给付年金:延期年金,是指合同成立后经过一定时期或达到一定年龄且被保险人仍然生存才开始给付的年金。
7.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而实施的一种保险。社会保险的险种包括( )等。
A. 财产保险
B. 责任保险
C. 信用保险
D. 养老保险
【答案】D
【解析】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下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8.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行使请求权的异议权。它主要包括( )。
A. 不履行抗辩权
B. 同时履行抗辩权
C. 后履行抗辩权
D. 不安抗辩权
【答案】BD
【解析】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9. 批单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
A. 扩大保险责任范围
B. 缩小保险责任范围
C. 保险标的所有权发生变化
D. 保险标的种类发生变化
【答案】ACD
【解析】批单是保险合同双方就保险单内容进行修改和变更的证明文件。凡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或修改,均须经保险人审批同意,并出立批单或进行批注。保险标的的数量、品种、价值、存放地点的变化; 保险期限、保险金额的变更; 保险责任的范围变化等都需要批单。C 项保险标的所有权发生变化可能会涉及到新保单的问题,故不需要批单。
10.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包括( )。
A. 保险标的范围条款
B. 保险责任条款
C. 责任免除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