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商学院MBA中心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收保费
【答案】实收保费即保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保费,它包括己记录为上期保费收入但实际是在本期收到的保费,不包括记为本期保费收入,但尚未实际收到的保费。由于应收保费比例过高,会导致部分利润虚增的现象。所以计算和考核实收保费以及相关指标,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实收保费=本期入账保费+本期初应收保费-本期末应收保费
公式中的本期初应收保费,就是上期末的应收保费。
2. 理赔
【答案】保险理赔是指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处理的行为。理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①保险理赔能使保险的基本职能得到实现; ②保险理赔能及时恢复被保险人的生产,安定其生活,促进社会生产顺利进行与社会生活的安定,提高保险的社会效益; ③保险理赔还可以发现和检验展业承保工作的质量。
保险理赔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保险经营方针,提高理赔质量,保险理赔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
3. 保险商品供给弹性
【答案】保险商品供给弹性通常指的是保险商品供给的费率弹性,即指保险费率变动所引起的保险商品供给量变动,它反映了保险商品供给量对保险费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其公式为:
式中:S ——保险商品供给量;△S ——保险商品供给量变动;P ——保险费率;△P ——保险费
率变动。
4. 预约分保
【答案】预约分保是介于临时分保与合同分保之间的一种分保方法。双方事先签订分保合同,原保险人对于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分保及分出成分; 而再保险人则没有选择的自由,凡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只要原保险人决定分出,再保险人就必须接受,无选择的余
地。预约分保的特点有以下几点:①预约分保赋予当事人双方的权利是不对称的; ②比起临时分保,预约分保手续简单; ③预约分保往往作为对合同分保的一种补充。
5. 保单所有人
【答案】保单所有人是指在保单签发之后,对保单拥有所有权的个人或企业。保单所有人的称谓主要适用于人寿保险合同的场合。由于财产保险合同大多是一年左右的短期合同,保单没有现金价值; 并且由于绝大多数投保人都是以自己的财产作为保险标的来进行投保(成为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得到保险赔偿(成为受益人)的。因此,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和所有人通常就是一个人,所有人在这里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在人寿保险中,由于大多数人寿保险合同所具有的储蓄性特征以及在许多场合,所有人与受益人并不是同一个人的事实,所有人的意义就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保单所有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机构; 既可以与受益人是同一人,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人,例如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是同一个人。但一般来说,被保险人与保单的所有人为同一人的情况较为普遍。保单所有人所拥有的权利通常包括以下各种:①变更受益人; ②领取退保金; ③领取保单红利; ④以保单作为抵押品进行借款; ⑤在保单现金价值的限额内申请贷款; ⑥放弃或出售保单的一项或多项权利:⑦指定新的所有人。
二、简答题
6. 简述原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的关系。
【答案】根据业务承保方式的不同,保险市场可以分为原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其中,原保险市场又称直接保险市场,它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市场; 而再保险市场又称分保市场,它是指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之间通过订立再保险合同而形成再保险关系的市场。
原保险市场是再保险市场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尽管再保险市场是从原保险市场发展而来的,但它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国际保险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再保险市场上,全世界的保险人可以充分安排再保险业务,保障业务的稳定性。特别是国内和国际问的重大的贸易活动,如航空航天项目、核电站工程等都有巨大风险责任,更加需要再保险。再保险市场的交易体现了保险人和再保险人的合作。在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之间,双方的良好接触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签订长期再保险合同的分出入往往在订约前或订约后,要对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市场问题,与分保接受人进行磋商。所以,再保险交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合作经营。
7. 试述保险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保险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保险商品的数量。保险市场供给可以用保险市场上的承保能力来表示,它是各个保险企业的承保能力之总和。保险供给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保险供给的质既包括保险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不同的保险商品品种,也包括每一具体的保险商品品种质量的高低; 保险供给的量既包括保险企业为某一保险商品品种提供的经济保障额度,也包括保险企业为全社会所提供的所有保险商品
的经济保障总额。
保险供给是以保险需求为前提的。因此,保险需求是制约保险供给的基本因素。在存在保险需求的前提下,保险市场供给则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保险费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保险供给的因素主要是保险费率,保险供给与保险费率呈正相关关系,保险费率上升,会刺激保险供给增加; 反之,保险供给则会减少。
(2)偿付能力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所在,各国法律对于保险企业都有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的规定,因而保险供给会受到偿付能力的制约。另外,企业的业务容量比率(=净保费收入/净资产)也制约着企业不能随意、随时扩大供给。
(3)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价格与保险供给成正相关关系。互补品价格上升,引起保险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上升,使保险供给增加; 互补品价格下降,引起保险需求增加,保险费率下降,使保险供给减少。替代品价格与保险供给成负相关关系。替代品价格下降,保险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上升,使保险供给增加; 反之,则使保险供给减少。
(4)保险技术
保险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有些险种很难设计,因而即使有市场需求,也难以供给。从而,保险技术的难易制约了保险供给。
(5)市场的规范程度
竞争无序的市场会抑制保险需求,从而减少保险供给; 而竞争有序、行为规范,则使保险市场信誉提高,从而刺激保险需求,扩大保险供给。因而,规范的保险市场会促进保险供给扩大,而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则使保险供给受到抑制。
(6)政府的监管
保险业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各国对其都有相对于其他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管,有些甚至是极为苛刻的。因而,即使保险费率上升,而由于政府的严格监管,保险供给也难以扩大。
8. 为什么要区分理论责任准备金和实际责任准备金?
【答案】人寿保险的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向投保人所收取的纯保险费,加上按事先约定的年利率复利结算力式计算的本利和,与人寿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保险人应在当年所支付保险金的差额; 从被保险人方面来说,是他所交付的纯保险费的本利和,与他当年应分摊的给付保险金之间的差额。
责任准备金可分为理论责任准备金和在其基础上修正后的实际责任准备金。理论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有过去法和未来法之分。
利用均衡纯保险费计算准备金,必须假定附加费用足以支付实际的各项费用的开支。因为每年的纯保险费相等,故附加费用每年也相同,这就要求每年的实际费用支出相等。然而实际情况却非如此。由于原始费用的关系,第一年的费用要比以后各年的费用大得多。因此,保险公司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