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702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和功能性活动,是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绩效的提高而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政策监控的内涵有以下四点:
①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②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
③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
④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
2. 战略管理
【答案】战略管理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或科学。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的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即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又关注经验、判断、感觉和直觉对于制定政策的作用。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组织应该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以便作出必要的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从他人的或外在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
3. 官方决策者
【答案】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4. 公共利益
【答案】公共利益是指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
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
(1)具有“公共性”。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
(2)具有合理性。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作为代价的,因此立法机关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
(3)具有正当性。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立法机关,尤其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
(4)体现公平性。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正义和公平。
二、简答题
5. 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几种主要形式。
【答案】权力机关一般是指立法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我国权力机关监督一般是指立法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是指立法机关对各级政府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进行的监督。它既包括对各级政府制定这些法规文件的制定程序的合法性监督,也包括对这些法规文件内容的合法性监督。监督各级政府执行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监督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情况。
(2)工作监督
①对工作行为的监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各级立法机关有权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和专题报告,有权监督政府的其他工作。
②计划监督。指立法机关通过审查、批准政府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进行的监督。 ③财政监督。指权力机关通过审查、批准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决算来监督政府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各级权力机关有权否决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决算。
④人事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重要的人事任免权。政府内重要成员需经权力机关批准才能任命。
6. 简述提高政府绩效的预算原则。
【答案】基于预算的经济稳定、资源配置及行政管理等功能,现代的预算原则不应再局限于民主政治与监督控制而己,政府行政责任与行政职能的加强更为重要,美国前预算局局长史密斯所倡议的新预算原则有下列八项:
(1)计划原则。即政府所有预算皆应按照计划来编制,预算反映政府计划,两者具有密切关系。
(2)责任原则。行政首长对于预算的责任是使行政机关的计划符合立法部门所反映的民意,并以最低廉的成本来执行计划。
(3)根据报告原则。预算的编制、立法与执行,均应根据政府各机关的财务及业务报告,而非盲目地任意决定预算。
(4)具备适当权力原则。行政机关为有效执行预算,必须具备执行预算的权限及执行职权的必要人员。
(5)多元预算手续原则。政府预算的手续,可依行政活动、工作计划的不同而有差异,无需强求一致。
(6)自由裁量原则。对于政府各支出项目及内容,不宜过分详订并限制留用,在不违反施政方针或目标的前提下,可授予各机关自由裁量的空间,傅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
(7)预算时间弹性原则。为充分发挥预算的经济稳定功能,政府施政计划的实施及经费支出时期,可随总体经济状况作必要而有弹性的调整,例如多年期大规模公共建设的资本性支出,即有其时间弹性的必要。
(8)预算机关关联原则。中央预算机关与各机关执掌预算及计划的部门,应相互保持充分联系、协调与合作的关系。
7. 信息的有哪些特性? 信息价值由什么决定?
【答案】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十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数据和信息的主要区别就是:一切信息虽然都是由数据组成,但并非一切数据都能产生消除不确定性而导致较深理解的、专用的、有意义的信息。
(1)信息的特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与传统上的资源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的一系列特性非常明显:
①信息永远不因使用而消耗。
②信息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拥有。
③想防止某些人免费拥有部分信息或获得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
④信息对一个具体使用者的价值只有在其公开后才会确定。
⑤信息不会因经常性使用而枯竭。
⑥信息的技术测量单位,如节、包,对消费者来说没有意义。
(2)信息价值的决定因素
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具体的信息的价值是由下列属性所决定的: ①准确性。准确性可以定义为正确的信息和一段时期内可以产生的信息总量之比。
②时效性。信息的本质之一,或者一种信息与其他信息相区别的特性在于时效性。
③相关性。信息可能是既准确又及时,但可能缺乏相关性。相关性就是需要知道的信息能指导行动或提供新的知识和理解力。
④完整性。一个人或一个公共管理者,虽然获得了准确、及时、相关的信息,但由于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决策的失败。
⑤可获得性。信息的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是可获得的,信息的使用者必须检视其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