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702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利益选择
【答案】利益选择是指政府对利益的分配是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目的性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来自于政治统治的目的。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何种社会、何种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都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行为组织,政府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总体利益是借政府的机构来实现的。所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政府首先是选择利益,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政府的这种人为、主观的选择特征,必然使公共政策在分配社会利益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2.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3. 外部效应
【答案】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小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 混合性工具
【答案】混合性工具是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该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下具的优点。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产权拍卖、补贴、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二、简答题
5. 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答案】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主要包括:
(1)公共行政与管理意涵的扩大。公共行政与管理不再是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实施治理的过程,而是整合包括非营利组织的更多民间自愿,实现对社会的良好治理。
(2)公共管理的价值。公共管理不仅仅要重视效率、经济、效能等问题,更要重视“公共性”问题。
(3)对公共服务的强调。传统上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比较重视控制,重视管制,而缺乏公共服务的精神,而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这值得公共组织学习。
(4)设计更民主、开放的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信息的共享,强调权力的非集中化,强调自主负责,强调参与和对话,强调合作,强调学习和创新,这些恰恰是政府组织所缺乏的。
(5)参与机制的建立。公共管理部门如何建立有效的参与渠道,将非营利组织的热情引导到公共事务的治理方面,值得研究。
6. 一个组织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答案】要促使一个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五项修炼。这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1)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学习型组织的精髓。系统思维要求认识事物问的因果关系; 认识事物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 认识事物发展的兴衰循环原理; 破除二分法的价值思维习惯; 把握动态的系统反馈; 培养整体的思考习惯。(2)自我精进。学习型组织要培养个人自我挑战的胸怀,专注于内在抱负和需求; 从失败中学习; 要有摆脱逆境,越挫越勇的信心与斗志。
(3)改变心智模式。组织应改变传统的权威关系; 领导应敞开胸怀,接纳异议,调整刻板的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指愿望与远景,由三个要素组成:目标、价值观、使命观。共同愿景对于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其为学习聚焦,提供能量,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理想和共同关注的愿景时,才会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才会真诚地奉献和投入,从而取代员工的抱怨以及对领导个人的被动服从。组织应建立共同愿景。组织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需注意几个问题:①建立在组织成员的期许基础巨; ②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③应有进阶指标。
(5)团队学习。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对话和讨论,促进团队学习。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要成功就要靠知识,靠组织团队学习,开发整个团队的人力资源。团队学习的方式有个人学习和深度会谈,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深度会谈是团队学习的关键。团队学习与传统的集体学习不同,团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传统的集体学习往往变成大家在一起发牢骚。团队学习的主要障碍在于自我防卫心理。总之,在变革的时代,组织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时代的选择。组织要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引
导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日新月异,不断创造未来。
7. 何谓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
公共服务民营化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①撤资。撤资是指把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到民间。这种移转型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 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请民间提供办理。
b. 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如水电、瓦斯及交通运输业者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付费。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 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 抵用券。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 强制。是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为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替代是指政府所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而由民间私营部门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包括:
a. 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公司替代。
b. 退离之替代。由于私人企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的逐渐扩张,公共部门缩减规模及资源的投入,以利私人企业的发展。
c. 放松管制之替代。即经由法令的修订,允许私人企业,对原本由公有独占的市场环境进行竞争和挑战。
8. 金登的多源流分析
【答案】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他的模型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