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心理测量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的“七巧板”可视为( )。
A. 兴趣测验
B. 创造力测验
C. 态度测验
D. 投射测验
【答案】B
【解析】七巧板是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的一种拼图游戏,主要测量各种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选B 。
2.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
A. 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 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C. 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 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答案】A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3. 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 )。
A. 双任务范式
B. 点探测范式
C. 线索提示范式
D. 注意瞬脱范式
【答案】A
【解析】探索中央执行系统功能的实验研究有:Alzheimer 病人的实验研究,双任务操作实验以及随机生成任务实验。双任务范式关心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随机生成任务要求被试以尽量随机的顺序生成自我、数字或者动作序列。
4. 一个婴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是( )。
A. 安全型
B. 回避型
C. 反抗型
D. 迟缓型
【答案】C
【解析】安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宄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其中,反抗型依恋婴儿的表现是: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学生心理
B. 学习心理
C. 教师心理
D. 课堂管理心理
【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学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主。
6. 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 )。
A. 儿童发展心理学
B. 学前心理学
C. 比较心理学
D. 个体发展心理学
【答案】D
【解析】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7. 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A. 复述、组织、归类
B. 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C. 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D. 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答案】C
【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8.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意识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 行为
【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9.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
A. 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 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 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 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答案】D
【解析】极限法以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作为阈限值。因此,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第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10.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间差异增大,那么( )。
A.F 值会变小
B.F 值保持不变
C. 组间方差会变小
D. 误差方差会变小
【答案】D
【解析】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则组间方差会増大,
从而
误差方差会变小,但是
11.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非言语类测验的是( )。
A.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D
【解析】瑞文推理测验是著名的非文字测验,其测验材料为图形。比纳一西蒙量表、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均既包括言语类测验和包括非言语类测验。
值会增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