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68儿童心理与教育[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

A.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B. 枕叶额叶颞叶顶叶

C. 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 颞叶顶叶额叶枕叶

【答案】A

【解析】①对应的是额叶;②对应的是顶叶;③对应的是枕叶;④对应的是颞叶。

2. 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

A. 对话

B. 独白

C. 语言获得

D. 语言理解

【答案】B

【解析】独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3. 许多人认为,坐火车比乘飞机更安全。这种社会判断的成因是( )。

A. 调整性启发

B. 可得性启发

C. 代表性启发

D. 参照点启发

【解析】可得性启发法指判别者根据一类事物中的事例或一个事件发生情况容易回忆的程度来评估该类事物或该事件的发生率。可得性启发与个人的经验有很大关系。由于飞机事故经常被媒体报道,导致人的经验中对飞机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所以许多人认为飞机更危险。

4.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詹姆斯

B. 斯金纳

C. 华生

D. 惠特海默

【答案】A

【解析】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惠特海默是格式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之一。

5. 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宄( )。

A. 前瞻记忆

B. 内隐记忆

C. 外显记忆

D. 元记忆

【答案】B

【解析】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通常用于内隐记忆的研宄。

6.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答案】A

【解析】该实验使用性别2(男,女)×年龄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

7. 视觉感受野位于( )。

A. 外侧膝状体

B. 额叶

C. 视网膜

D. 视觉皮层

【解析】视觉感受野是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视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8.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儿童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替代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恋父或恋母情结得到解决的原因是( )。

A. 个体成熟

B. 在游戏中获得自我教育

C. 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教育

D. 大众媒体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艾里克森提出“人的八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发展任务,其中的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在本阶段,艾里克森认为男女儿童虽然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蒂克的爱慕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狄浦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在这一阶段中,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9. 第二反抗期发生在( )。

A.3、4岁

B. 小学阶段

C. 青春期

D. 青年期

【答案】C

【解析】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进入第二反抗期。

10.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

A. 深刻性

B. 丰富性

C. 系统性

D. 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童年期儿童在概念发展上表现出如下特点:①逐步在事物的本质水平上掌握概念,在概念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有很大的提高;②掌握的概念逐步丰富化;③掌握的概念逐步系统化。

11.根据成就目标定向理论,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个体,倾向于选择( )。

A. 最低难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