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 )。
A. 培养自然人
B. 归于自然
C. 培养公民
D. 发现儿童
【答案】B
,他认为,善【解析】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它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2. 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 派生类学习
B. 相关类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总括学习
【答案】A
【解析】派生类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例如,如果学生己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派生类学习来进行。相关类学习是指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例如,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相关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例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
,就属于总括学习。重力的概念是力的概念的派生物。因此,答案选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A 。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音口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动机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十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另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成: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第三种,就是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学业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
A. 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 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 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 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考点】卢梭的教育思想。
【答案】B
【解析】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时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
,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5. 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即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A. 西塞罗
B. 昆体良
C. 柏拉图
D. 普罗泰戈拉
【答案】B
【解析】昆体良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昆体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
6. 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答案】C
【解析】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教学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尤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7. 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 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教育向融合
C. 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 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8. 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赖斯
B. 杜威
C 巾白克
D. 蒙台梭利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帕克(1837~1902)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
,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
9. 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