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学校体育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观法

【答案】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听觉、视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直观方法。直观法具有示范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2. 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答案】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的。其主要任务是将大纲规定的各类教材的内容和时数,科学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合理安排考核项目、标准和日期。

二、简答题

3. 试举例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答案】(1)依据体育课目的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法

不同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

(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法

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也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在仔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具体内容的特点,灵活而有创造性地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法

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使用某种方法在年龄、智力、能力、学习方法、习惯、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纪律及风气诸方面的准备水平。

(4)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教学法

体育教师的条件和特长,也会成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只有和教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密切结合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5)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来选用教学法

任何体育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各自的独特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的限制,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6)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选用教学法

选择某个教学方法时,也应考虑其所用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高效低耗的,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4. 课余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有哪些?怎样结合我国学生对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做好课余体育工作?

【答案】(1)课余体育的功能

课余体育对个人的功能

课余体育对学生个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 健身

课余体育的体育属性要求学生身体直接参与活动,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从而对学生具有健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课余体育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和青少年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b. 健美

学生通过课余体育练就了健美的身体,实现对人体美的追求。课余体育对学生的健美作用表现在:増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美。塑造青少年学生的体形美和轮廓线条美。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姿态美。培养青少年学生身体动作美。

c. 健心

课余体育对学生的健心作用主要体现在:课余体育能有效地调节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发展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课余体育对集体的功能

课余体育对集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形成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课余体育的价值

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

现代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a. 课余体育的教育学价值

课余体育的教育学价值取决于课余体育的教育属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巩固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发展生动活泼的个性,促进人的现代化。

b. 课余体育的体育学价值

课余体育的体育属性决定着课余体育的体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养成科学合理的体育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等。

c. 课余体育的文化学价值

课余体育的文化学价值取决于课余体育的多重属性,是从人类文化的视野对课余体育的审视。它主要表现在:精选体育素材,丰富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弘扬课余体育的精神。

课余体育的价值取向

现代课余体育的价值取向,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取向发展为今天的多元化取向,主要表现在:增进健康的目标、増强体质的目标、教养性目标、教育性目标、竞技性目标、娱乐性目标、人际交往的目标、促进个性发展的目标等。

(4)结合我国学生对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做好课余体育工作略。

5. 现代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案】(1)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良好的健康素质。

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超的智力。

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

高尚的道德情操。

(2)现代社会发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要求

学校体育要坚定地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有机地将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协调起来。

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关注情感智力的培养,使学生IQ 与EQ 协调发展,增强学生个性的教育,培养竞争、拼搏、协作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体育过程教育,以发展性的、过程性的体育学习评价引导学校体育的各方面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

6. 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答案】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这两条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和环节。

(1)体育(与健康)课程

除了学前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的重任。

(2)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外的一切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以及校外的社区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等。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

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现和培养运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7. 何谓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统一原则?如何贯彻?

【答案】(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是指,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一般训练

一般训练是指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