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825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问题

【答案】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到威胁或损害而出现的问题。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也有人解释为,政策问题是那些引发部分或全部公民需求不满的条件和状况,而这些公民追求的是状况的改善或矫正。成为政策问题的问题都必须具备一定范围和强度的影响力。

2. 国家公务员制度

【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从1980年起,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全面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建立并逐步完善,大致经过了调研准备、推行实施、完善发展三个阶段。它的指导原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有:能力开发机制、人才奖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勤政廉政保障机制。

3. 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答案】冷处理与热处理法指在双力一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事情不是很急,可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如事情比较急,就要站在全局高度,权衡利弊,吸取利大弊小的意见,以行政手段裁定。

4. 政府干预主义

【答案】政府干预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要全面增强国家的作用,政府不应仅,是社会秩序的消极保护人,还应是社会秩序与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者,特别是要熟练和有效地利用政府财政职能影响经济发展。由此形成了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认为,市场小是万能的,如没有国家的宏观管理,市场经济会成为万恶之源,资源也会遭到毁灭和破坏。

5. 行政心理

【答案】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

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在此指人)的统称。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

6. 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答案】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及其相应机构设置的系统或体系; 立法体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立法的体系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 行政立法体制则是指国家行政立法的体制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它是整个国家立法体制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通常是由该国的宪法及有关组织法规定的。因此,行政立法必须严格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充分注意权限合法和程序符合规定,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分等有序的、严密统一的系统。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依法确认的行政立法系统包括:

(1)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机关。其行政立法权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法定职权和委任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拟定的法律草案和其他议案、批准或撤销其所属部门或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形式为“条例”、“规定’夕、“办法”等。通常分为三类:

①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这类法规在行政法规中所占比例最大,数量最多。

②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行政法规。这类法规由国务院职能部门依法定职权或委任职权制定,经国务院批准或批转发布。

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的综合性办公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务院进行活动。

(2)国务院各部委立法

国务院各部委立法是指国务院所属各职能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其业务主管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这类规范性文件称为中央行政规章,多采取“决定”、“命令”、“指示”等形式。

(3)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有权制定地方行政规章的地方行政机关仅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地方行政规章是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因此不得与之相抵触。在形式上,地方行政规章有两类:一类是以政府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另一类是政府转发其所属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经政府批转的地力行政规章旨在贯彻中央行政立法或者管理本地方的各类行政工作。

7. 机关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机关管理又称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主要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对行政机关自身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即“利用科学方法,有计划的、有效率的、有技术的规划、管制、联系、协调和运用机关的组织、人员、设备、物材和经费,作适时、适地、适人、适事的处理,以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机关业务,达成机关的使命”

(1)机关管理的地位

①机关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机关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它是一种小可缺少的行政活动,其重要性也早已被人们认识。众所周知,行政学的诞生,是作为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始起步的,因此,机关管理的研究首先应从这一角度加以认识。

②现代行政有别于近代。传统行政的特征是行政业务的大量增多和行政的专业化。机关行政事务亦随之大量增多,因此需要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熟练性的机关管理,机关行政事务处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己成为行政发展的重要课题。

③机关管理虽然是行政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企业等的一般组织管理中也存在着与行政系统的机关管理内容类似或相同的内部运营管理。

④公共行政的机关管理是为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行政活动服务的。机关管理问题的中心是对大量、复杂多样的行政事务的管理,无论其主体、目的有何不同,都存在共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有效的机关管理是行政执行的保障。

(2)加强机关管理,建立高效、廉洁、务实的机关管理系统,对提高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实现行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加强机关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水平。由于机关管理的高效率、高水准,一方面保证了领导机关和职能机关能够得到优质服务,从而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领导者能够得到充分可靠的资料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这就使得整个行政系统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大为提高。

②加强机关管理,有助于各项行政职能活动的顺利进行。机关管理的高效率使得各个职能部门能得到充分的后勤保障,从而确保职能部门能集中精力完成专业工作、履行其基本职责。由于机关管理的协调作用的充分发挥,保障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于临时性、突发性事件的有效处理,减轻了职能部门的工作压力。这一切都为各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大大提高了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

③加强机关管理,有助于改进机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机关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这是一切政府都回避不了的。制度的完善是机关管理行为规范化的保证。科学、规范的管理行为必定能促进管理能耗的降低,并在制度能力的最大限度内克服官僚主义和政治腐败。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有助于改进政府形象,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率,从而使政府降低了政策实施的难度和能耗。

④有助于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下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合理、高效的机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