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行政环境及其意义。

【答案】(1)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和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的含义有两个方面: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的所有外部因素以及行政活动内部系统的相关因素。

(2)行政环境的特点

①主导性。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某一事物的过程中,必定会有某些因素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

②联系性。各环境要素之间都是互有联系、互相调整并相互适应的,某一环境因素的变化常常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变化。

③综合性。某一事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化是各种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④层次性。井非所有的环境因素都有同样的重要性。

⑤变异性。客观环境的变化影响行政管理诸因素的变迁。

(3)行政环境的意义

①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行政系统必须并只能在一定行政环境中运行和发挥作用。行政环境改变了,行政系统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

②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施加影响的对象,行政环境的改变是行政系统功能有效发挥的结果。 ③行政系统的活动和行政环境的改变,只能在实践中取得一致。行政系统活动主要是执行国家意志,是制定方针、政策、法规、命令,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这些变成改造环境的物质力量。而行政环境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改造。离开实践,行政系统的运作就陷于空谈而不能产生实际效果,行政环境也得不到自觉改造。

④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

良险的行政环境可为行政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恶性的行政环境则会对行政管理起到阻碍和抑制的作用。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有三种形式,即要求、支持、反对。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途径是:a.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b. 行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c. 行政环境影响着行政体制与机构建设; d. 行政环境影响着行政过程。

⑤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

体现在:a. 适用性改造。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基础上进行; b. 积极性、开放性改造。提倡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积极主动的开放性改造,而不是相反; c. 能动改造。政府

引导整个社会协调有效地发展。

2. 简述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机关事务管理即现行政机关的后勤管理,是指机关内部为保证本机关工作顺利进行,对包括物资、财务、环境、生活以及各种服务项目在内的事务工作的管理。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为机关各部门以及领导者与公务人员提供工作、生活条件,并保障各项行政活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机关事务(后勤)工作是其他部门工作的基本条件

政府行政离不开财、物的供给与配置,没有机关事务(后勤)服务,各部门难以进行正常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各事业单位,机关事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即使各级机关逐步实现了机关事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也并非意味着机关事务(后勤)管理的消失,而是在更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下,改变机关事务(后勤)管理方式,为政府行政提供更有效的后勤保障。

(2)机关事务(后勤)管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条件

机关事务(后勤)管理与行政效率问题密切相关,不仅因机关事务(后勤)下作效率是行政效率的当然构成,还因为机关事务(后勤)系统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系统的工作效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物质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各职能部门工作条件是否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 ②各项物质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维护和充分利用,直接关系行政成本的大小,以及物资投入有效性的充分与否;

③办公设备是否能及时更新或补给,影响行政手段的提升与增强。

因此,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成本的降低,必须重视机关事务(后勤)管理,应以机关事务(后勤)管理的优化作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条件。

(3)机关事务(后勤)管理是维护职工利益的需要

机关事务(后勤)管理除提供工作保障外,还担负十部职工的服务供给的职责,这与十部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健等工作相关,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机关事务(后勤)管理又是职工的利益性管理,其管理体现了干部职工的利益,以及这些利益是否得到合理维护。

(4)后勤管理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机关事务(后勤)工作的出路,在于社会化。实现机关事务(后勤)工作社会化,是当前机关事务(后勤)工作改革的方向。当前以实现机关事务(后勤)工作社会化为日标,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为宗旨的机关事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思想教育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通过采用经济和立法等手段、途径,围绕机关事务(后勤)总务工作如何关心干部群众的生活,如何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等问题,深入理顺各种关系,使后勤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同步前进,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尝试与改革,不仅对改进与提高机关事务(后勤)总务工作管理水平,而且对提高机

关的整个管理水平,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 请简述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答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主要有:

(1)不搞政治中立党管干部是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组织路线的体现。因此,我国公务员法体现为按党的千部选拔和仟用原则,对国家公职人员按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不是为了摆脱、削弱或淡化党的领导,而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对政府人事管理的领导。

(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

我国公务员不搞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制度,而是根据实际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队伍分类管理的结果,而公务员法又对公务员进行分类,把公务员分为领导成员与非领导成员两部分,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个类别,分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不同的任用方式。同时又实行统一的领导。

所有公务员,不管职务高低,在哪个部门工作,其工作性质都一样,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无论哪一类公务员,都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按党制定的干部管理原则和方法进行管理; 各类公务员间可以通过调任和转任等方式实现有序流动。

(3)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我国的公务员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这一范围界定体现我国现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因为,在这些机关工作的人员都履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把这些人员统一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有利于保持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性和干部人事政策的统一性。

(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在我国,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赋予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力,公务员只有运用这种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不允许以权谋私。我国公务员没有、国家也不允许其为了自身利益形成所谓的“利益集团”。

4.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

【答案】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全面考察和评价的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为对公务员的奖惩、任用、培训、晋级增资等提供重要依据,对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优化公务员队伍、强化对公务员监督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

公务员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必须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西方有些国家一般只有上级考核下级。考核结果不公布,一般情况下不通知本人,或者只将可以改进的缺点通知本人。而我国公务员考核通过征求意见、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和公务员代表参加考核组织等方式,按照管理权限公开地对公务员进行考察,小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