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876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向聚合群

【答案】双向聚合群是指每个语音按照两个区别特征所组合成的一种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一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它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在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2. 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

3. 语音的自然属性

【答案】语音的自然属性是指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空气粒子的振动。包括:

①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

②语音也是一种声音,发出后在介质中传播,具有物理属性;

③语音能为人感知、理解,具有心理属性。

4.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简答题

5. 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承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二、三人称。在话轮中,有若干语用表现第一话轮开始时,

发话人可通过使用人称指示中的呼语为下一话轮选定对话人,而且话语本身会表达出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有时,当发话人的话轮由对话人接过去时,如果发话人的话语中有指示语,则该指示语在第二话轮中要作相应的改变。

(2)时间空间指示语

这类指示语表承话语中关于时间或者空间的信息。空间指示语是话语中关于方位、处所的指示,又称地点指示。

(3)社交指示语

社交指不是用来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和所谈及的人(第三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交指不体现在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中,凡是能表明发话人和受话人或第三方之间社会关系的语言形式,都是社交指示语。从中可以判别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来:是平等关系还是权势关系; 是关系亲近还是关系疏远; 是异性关系还是同性关系,等等。如第二人称单数通称形式“你”和尊称形式“您”的运用就反映出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

6. 词与语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词与语素的区别

①语素和词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

a.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从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前者可以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后者只能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成为不成词语素。

b. 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它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或单用; “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

②语法作用不同

词和语素在运用中的语法作用是不同的,词是独立承担语法意义的语法单位,而语素则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组合构成词。

③分类不同

a. 语素

语素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第一,根据音节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第二,根据构词能力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第二,根据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词根和词缀。

b. 词

词可以分为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

(2)词与语素的联系

语素是构词的主要单位,语素是组合成词的材料,语素按照不同的组合规则可以组合成不同结构类型的词。

7. 思维有哪些类型? 它们与语言是什么关系?

【答案】(1)思维的类型

思维一般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①动作思维。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时,通过对现场情景的直观感知来控制和调整动作的思维。这种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现场情景。

②形象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象,并对这种意象进行想象等加工处理的思维。形象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反映之后所呈现的形象。

③抽象思维。是运用某些抽象的符号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等进行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的思维。抽象思维的工具是抽象符号,其最主要的工具是语言。

(2)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与语言相互依存。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抽象思维的成果是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些理性认识的成果主要靠语言固定和储存。即使是形象思维的成果的储存往往也依赖语言。并且思维所产生的成果也需要语言来表达,语言帮助思维工作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8. 在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哪个部分的发展最有规律,为什么?

【答案】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在语言各子系统中,不同部分的发展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语法的发展演变是最有规律的。

(1)语法发展最为规律的原因

语法是语言各个部分发展中速度最缓慢的,也是最稳定的,它的发展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是自身的发展,不易受到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词汇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和影响的,语音也是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受到外界影响后,变化自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不能完全呈现出自身的发展规律。

(2)语法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语法的发展是最为规律和系统的,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演变结果上来看,可以将语法演变的规律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②从演变方式上来看,将语法演变的规律分为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法化三种。

总之,语言的各要素中,语法是最不易受到外界语言环境影响的部分,是最稳定的,也是依据自身规律渐渐发展的,是语言各要素中发展最有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