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1新闻传播实务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网络新闻评论、网络评论
【答案】网络新闻评论,即时评、政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和传统新闻评论相比,网络评论的优势明显。首先是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充分体现它的草根性和民主性。它是来自人民、为人民的草根评论,广大受众是以主动而非被动的姿态,共享评论的发布、传播、交流的过程,成为评论的制造者和发布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由于网上评论反应及时,传递迅速,受众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己成为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式,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新闻评论的体裁和样式。
2. 调查性评论
【答案】调查性评论是指所评论的对象并不来自媒体已有的报道,而是作者在深入调查之后,根据调查所得的内容,边公布调查的结果边进行评论。调查性评论,是基于调查研究后进行的评论,其最为根本的要求便在于作者应当身体力行进行社会问题发现,再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阐述有益的主张和进步的见识。
3. 广播
【答案】广播(这里指不包括电视在内的狭义的广播)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内传送声音符号的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有声语言和音响表情达意,口说、耳听是其基本的传、受手段。
4. 专栏评论
【答案】专栏评论是指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特定的专门栏日中发表的评论。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大至国家大事,小至油盐酱醋、衣食住行,都可以议论。而且选题角度小,篇幅短小精悍,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面向普通人发言,由普通人发言,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5. 文前按语
【答案】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按语形式。它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在三种按语形式中,地位最为重要,编排位置最突出、显著。写作要求言简意赅,常使用论断性语言,不必重复叙述新闻中的事实,也无需组织论证,只要直接、鲜明地提出论断即可。文前按语不要拟标题,也不宜署名。
6. 驳论
【答案】驳论是指作者通过指出对方文章中论点或论据或论证的错误,从而来批驳对方,同时表明自己意见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指出对方的错误,一种是从论证的逻辑上指出对方的错误。
7. 贴近生活
【答案】贴近生活,是指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8. 评论的时效性
【答案】评论的时效性是指新闻评沦“评得恰是时机”,“评得对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时间+效益”的一个综合衡量指标。换言之,新闻评论不仅要注意外化的时间标志,还需要讲究时宜性,即把握新闻评论发表时间上的度,一篇评论放在某个时间段发是否是最符合时宜的,这是一个“该不该发,该何时发”的问题,写作者和组织者都要因时因地因问题而宜。
9. 国际评论
【答案】国际评论是指新闻媒介评论国际事务的政论性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署名评论等。中国新闻媒介的国际评论,其职能是向国内外的读者或听众,分析国际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动态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和演变,解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观点和原则立场。
10.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二、简答题
11.社论如何才能写得短而精?
【答案】(1)社论要写得短,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论题单一、集中,紧扣当前思想焦点。
应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避免枝蔓横生,泛泛而论。
②分析单刀直入,坚持虚实并举。
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对一点就明的道理,对众所周知的事实,决不过多地发挥,繁琐地引述,而始终借助于画龙点睛、简洁明快的笔法,把论点建立在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之上。
③打破惯用程式,不“穿靴戴帽”。
应始终处于和读者完全平等的地位,循循善诱,侃侃而谈,顺着文章的思路,戛然而止,自然作结。
(2)社论要写得精,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作者笔端饱蘸激情。
作者如果对所评论的事物无动于衷,就不会感到有提出问题的迫切性,就不能在文章里表现感情和激动。这样的文章没有说服力,也没有生动性。
②善于熔叙、议于一炉。
把叙述与议论结合起来,夹叙夹议,这是使评论文章具体生动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任何论点总是从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抽象、提炼出。因此,结合生活实践阐发论点,会讲得具体生动,读之感到亲切有味。
③修辞手段运用得法。
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使文章增色生辉、生动、有吸引力,克服平铺直叙的缺陷。
12.简述新闻评论上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必要性和途径。
【答案】(1)新闻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必要性
新闻舆论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评论工作者,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服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一个评论工作者应在做好评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站在时代的前列,和时代一起进步。
(2)新闻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途径:
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人们改造世界观和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这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去指导评论工作。在分析问题时,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避免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
②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闻评论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要求评论工作者有较强的政策观念。除直接阐明党的某项政策的评论之外,在具体地分析实际工作和人民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时,要用党的政策来衡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