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II(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一种解释产生竞争和合作的理论,叫( )。
A.FIRO 理论
B. 认知失调论
C. 社会交换论
D.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答案】D
【解析】多伊奇提出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以解释竞争和合作。A 是舒茨提出的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B 是费斯廷格提出的。C 项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2.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他人影响而发生改变,他人影响不包括( )
A. 现实
B. 宏观
C. 想象
D. 隐含
【答案】B
【解析】奥尔波特把社会心理学界定为“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
3. 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 )的作用。
A. 概括化
B. 社会适应
C. 抽象化
D. 消极
【答案】B
【解析】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
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4 个体在成败归因中 ,,,.往往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此种现象称之为( )。
A. 社会视角的影响
B. 竞争条件下的特殊归因
C. 自我价值保护
D. 动机性归因误差
【答案】C
【解析】自我价值保护指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即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5. 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 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
B. 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
C. 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
D. 网络化的信息加工
【答案】A
【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6. 在他人先拒绝了一个大的要求以后,再向他提出一个更合理的要求时,往往容易被接受,这种技术被称为( )技术。
A. 英雄
B. 旁观者
C. 登门槛
D. 留面子
【答案】D
7. 社会心理学家( )1981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作用心理》一文,阐发了他的社会作用力理论。
A. 拉特纳
B. 班杜拉
C. 洛伦兹
D. 威尔逊
【答案】A
【解析】社会作用力理论是一个关于群体或他人影响个体的著名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拉特纳在总结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利他行为和旁观者干预的实验研究后,于80年代初正式提出。
8. 一般说来,( )更接近于大多数人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
A. 加法模式
B. 加权平均模式
C. 平均模式
D. 中心品质模式
【答案】D
【解析】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印象形成的模式被称为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这种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9.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个现象被称为( )。
A. 优势反应
B. 模仿
C. 社会感染
D. 暗示
【答案】C
10.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息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
A. 从众
B. 归因
C. 沟通
D. 角色
【答案】A
【解析】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二、名词解释
11.归因
【答案】归因是个人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出发,将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某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