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指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A. 合作

B. 竞争

C. 让步

D. 妥协

【答案】B

2. 有些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的一举一动,这种心理现象是( )。

A. 压抑作用

B. 否定作用

C. 认同作用

D. 投射作用

【答案】C

3. “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 )条件。

A. 互补性

B. 接近性

C. 熟悉性

D. 相似性

【答案】D

【解析】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他人与自己的观念、态度的相似或一致,不仅是对自己观点的支持,而且也是对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证实,所以,人们会更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进行交往。“酒逢知己千杯少”,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4. 每一问题都给出若干可能的答案,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认为恰当的一个(有时是多个)答案,这种方法称为( )。

A. 有结构式谈话法

B. 结构问卷

C. 访谈法

D. 问卷法

【答案】B

【解析】结构问卷中,每一问题都给出若干备选答案,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认为最恰当的一个(有时是多个)答案。无结构问卷中,问题虽然是统一的,但未给予任何选择答案,被调查者可自由作答。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5. 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 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 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 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答案】D

【解析】A 项描述的是主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B 项描述的是被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C 项描述的是被动情感式的人际关系取向。

6. 社会心理学家( )1981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作用心理》一文,阐发了他的社会作用力理论。

A. 拉特纳

B. 班杜拉

C. 洛伦兹

D. 威尔逊

【答案】A

【解析】社会作用力理论是一个关于群体或他人影响个体的著名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拉特纳在总结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利他行为和旁观者干预的实验研究后,于80年代初正式提出。

7. 人际互动在结构上强调( )。

A. 自我互动

B. 角色互动

C. 社会互动

D. 行为互动

【答案】B

【解析】人际互动是研究较多的领域,它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人际互动即人际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交流、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人际互动专

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8.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个现象被称为( )。

A. 优势反应

B. 模仿

C. 社会感染

D. 暗示

【答案】C

9.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米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因违反了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 )而受到批评。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经常要采用一些控制情境或被试的研究手段或方法,因此应特别注意伦理性原则,社会心理学中的著名的米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以及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都因为违反了伦理性原则而受到广泛的批评。

10.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取决于个体的( )。

A. 社会角色

B. 社会意识

C. 自我意识

D. 社会知觉

【答案】C

【解析】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因此答案为C 。

二、名词解释

11.归因

【答案】归因是个人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出发,将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某事件的发生归属于某种原因的过程。通常将其分成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前者将行为归结于行为者本身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将行为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等。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它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