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652药学基础综合基础之有机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某化合物A(C10H 20) 加热至
时异构化成化合物
与O 3作用时, A 产生甲醛, 没有乙醛, B
产生乙醛, 无甲醛.B 可溶于NaOH 中, 并可被CO 2再沉淀. 此溶液用PhCOCl 处理时得C(C17H 16O 2) , KMnO 4氧化B 得水杨酸(的变化过程.
【答案】A 的不饱和度为5, 结合题中其他信息可知A 为苯基烯丙基醚类化合物, 由A 的异构化产物B 可氧化成水杨酸, 可确定A 的苯环上无其他取代基, 进一步推导可确定A 、B 、C 的结构.
A
:
各步变化过程如下:
B
:
C
:
羟基苯甲酸). 确定化合物A 、B 、C 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
2. 中性化合物A ,
分子式为理后得到C , C
分子式为
, 加热至200°C 时异构成B.A 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甲醛, 而
溶液, B 经
和NaOH 处
, C 经
氧化得到邻甲氧基苯甲酸, 试推导A 、B 、C 的结构.
B 经同样条件处理则得乙醛, B 可以溶于NaOH 溶液,
但不溶于
【答案】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如下:
根据B 的性质可推测B 可能的结构为
:;
以B 为突破口, 结合A 、C 的性质, 则A 的结构为
:;
C 的结构为
:
.
3. 把下列分子解剖成较小的前体, 断裂处的键合要能羟醛缩合法连接起来, 找出这种键. 指明前体的结构合进行适当缩合的反应条件.
(a)
(b)【答案】
(a)
(b)
(b)的历程如下:
4. 下列有关取代苯乙烯的臭氧分解的定量数据是在四氯化碳溶液中获得的
:氧消失后计算起的. 这些数据能否提供在臭氧分解机理中哪一步是决定速度的信息?
【答案】
从实验的数据是亲电的
.
可见反应是亲电的, 从反应历程可见, 第一步烯与臭氧的加成
,
, 苯乙烯和臭氧的反应级数都是一级, 反应是在臭
反应级数各为一级. 第一步体现出这种动力学的结果. 可见第一步是速度决定步骤
.
, 说明反应可自发进行.
5. 写出化合物(2E, 4S)-2-氯-4-溴-2-戊烯的Fischer 投影式.
【答案】该化合物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和一个碳碳双键. 根据手性碳原子书写R 或S 构型的原子与其他化合物相同;根据碳碳双键书写顺反异构体则与书写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相同. 现说明如下:
(1)写出化合物2-氯-4-溴-2-戊烯的构造式:
(2)确定围绕手性碳原子(C4) 的四个原子或基团的优先次序为
:放在后面, 其他三个原子或基团由大到小排列, 以满足S 构型的条件
.
(3)将碳碳双键上的原子或基团按要求排列成E 构型
.
(4)按照书写Fischer 投影式的要求画出(2E, 4S)-2-氯-4-溴-2-戊烯的Fischer 投影式
.
;将H
6. 解释下面化合物的外消旋体具有很强的分子内氢键, 而内消旋体却没有分子内氢键
.
【答案】
外消旋体可采取邻位交叉构象
而由于分子内两羟基间存在较强的氢键, 该构象最为稳定.
内消旋体若采取邻位交叉构象
, 因两叔丁基处于对位, 空间位阻不大,
, 两叔丁基间的空间位阻较大, 不稳定, 因此内消
旋体一般采取对位交叉构象
此时不存在分子内氢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