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微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球形菌。
【答案】球形菌是指一类球形或近球形的细菌。不同种的球菌大小变化很大。细胞分裂后或单个,或成对,或四联,或成链,或成簇状。
2. 菌根。
【答案】菌根是指一些真菌和植物根以互惠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体。
3. 硫酸盐呼吸。
【答案】硫酸盐呼吸是一类称作硫酸盐还原细菌(或反硫化细菌)的严格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底物脱氢后,经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末端氢受体硫酸盐受氢,在递氢过程中与氧化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获得A TP 。
4. 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 )。
【答案】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 )是指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的微生物。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 等都属这类。
5. 真细菌。
【答案】真细菌是指除古细菌以外的所有细菌,多数为单细胞,呈球状、卵圆形、杆状或螺旋状,有的含细菌色素,具有坚初的细胞壁,外形较固定,有非运动型或极生鞭毛和周生鞭毛运动型。如链球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乳杆菌等。
二、简答题
6.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什么?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答案】(1)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
①菌龄:12〜24h 的纯培养物。
②革兰氏染色操作时,要严格控制酒精脱色时间,菌液涂布均匀而薄。
③培养基的组成。
(2)革兰氏染色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原因:因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分成
和菌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7. 什么是双名法和三名法?什么时候用双名法和三名法?
【答案】(1)双名法的定义:
双名法是指一个物种的学名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
(2)三名法的定义:
三名法是以种为中心用二名法对群的命名不能完全表达时所采用的命名方式。由属名+种本名+亚种本名三部分所组成的。
(3)双名法和三名法的使用条件:
当某种微生物有十一个亚种时,学名就应按三名法,它应该由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 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在双名法和三名法中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或变种的加词须排斜体字。而且符号符号subsp 或var 可省略。
8. 简述微生物学的各个发展时期以及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答案】微生物学的发展时期以及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
(2)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荷兰学者吕文虎克;
(3)微生物生理学发展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法国的巴斯德,德国的柯赫;
(4)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华特生和克里克等。
9. 有一培养基如下:甘露醇,
【答案】(1)该培养基的C 素来源和能量来源均来自甘露醇。
(2)该培养基未提供氮素来源,根据所学知识,只有能固氮的微生物才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
(3)该培养基的矿质营养物质包括:
(4)
据此我们可推知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自生固氮菌等微生物。
10.在转导实验中,在基本培养基上除了正常大小的菌落以外,还发现有一些微小的菌落,试分析出现这些微小菌落的原因。
【答案】出现微小菌落的原因是发生了流产转导。
由于供体菌的片段不能重组到受体的染色体上,它本身不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片段只能沿着单个细胞传递下去,因为供体片段所编码的酶有限,每一个没有得到供体DNA 片段的子细胞不能合成新酶,但仍含有母细胞残留的酶,只能使细胞分裂一、二次,所以形成的是微小的菌落。
蒸馏水。试述该培养基的1)碳素来源;2)氮素来源;3)矿质来源;4)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哪类微生物? 主要用来作缓冲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 值,以保持pH 不变。
11.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世纪”可以发挥些什么独特作用?为什么?
【答案】(1)独特作用: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世纪中可以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可以作为材料继续探讨生命现象如生物进化、性别分化、重要致病菌、宇宙仿生学、极端环境微生物和生命起源等问题。
(2)原因:
①微生物具有高度的物种、代谢、遗传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②微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微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对它的研宄、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三、论述题
12.细菌生长曲线可分几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典型的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1)延滞期,又称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延滞期特点有:
①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増长;
③细胞内RNA 尤其是rRNA 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④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 TP 的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
⑤对外界不良条件例如NaCl 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反应敏感。
(2)指数期,又称对数期,是指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个细胞以几何级数速度分裂的一段时期。指数期特点有:
①生长速率常数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代时G 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増时间最短;
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
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3)稳定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稳定期特点有:
①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这时的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
②在稳定期时,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
③多数芽孢杆菌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
④有的微生物在稳定期时还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4)衰亡期,个体死亡的速度超过新生的速度,因此,整个群体就呈现出负生长。衰亡期特点有:
①细胞形态多样,例如会产生很多膨大、不规则的退化形态;
②菌体因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强就发生自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