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科技大学941生化专业综合之微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围免疫器官。
【答案】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或类似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居住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 半致死剂量。
【答案】半致死剂量是指评定某化学药物毒性强弱的一种指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物能杀死50%试验动物时的剂量。
3. 抗原递呈作用。
【答案】抗原递呈作用是指将抗原大颗粒摄入胞内,经处理后把抗原表达于细胞表面,激发免疫应答的过程。
4. 颗粒体病毒(granulosis virus,GV )。
【答案】颗粒体病毒(granulosis virus ,GV )是一类具有蛋白质包涵体,而每个包涵体内通常仅含一个病毒粒的昆虫杆状病毒。
5. 细胞免疫。
【答案】细胞免疫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一类依赖于胸腺的T 胞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
二、简答题
6. 试比较古生菌、细菌和真核生物间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生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三者间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表
7. 为什么说在污水治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处理法?
【答案】在污水治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处理法,原因在于:用微生物净化污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污水处理装置这一小型生态系统内,利用各种生理生化性能的微生物类群间的相互配合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当高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后,其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在好氧条件下,根据其中营养物质或有毒物质的情况,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个选择性的培养条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微生物区系的有规律的更迭,从而使水中的有机物或毒物不断被降解、氧化、分解、转化或吸附沉降,进而达到去除污染物和沉降、分层的效果。自然去除废气后的低清水,可流入河道。经好氧性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渔一一活性污泥或
更高的有机物,它们可通过厌氧处理而生产出有用的沼生物膜的残余物,则是比原来污水的
气和有机肥料。
8. 利用酪素培养基平板分离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的微生物,仅凭蛋白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大,就能断定该菌株产胞外蛋白酶的能力大吗?为什么?
【答案】(1)不能。
(2)因为:
①不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最适生长温度、pH 值等生长条件有差别,在同一平板上相同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不同;
②不同微生物所产蛋白酶的性质(如最适催化反应温度、pH 值、对底物的降解能力等)不同;
③酪素培养基平板分离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的微生物是一种定性及初步定量的方法,应进一步
针对获得的几株菌分别进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分析几种菌株所产蛋白酶性质的基础上利用摇瓶发酵实验及测酶活确定蛋白酶高产菌株。
9.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恒浊的连续培养,那么两者是如何实现恒浊,其不同点在哪里?
【答案】(1)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和恒浊的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
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的恒浊主要是维持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有相对稳定的浓度,实现的方法是回流二次沉淀池沉降的污泥。
②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是调控培养器中流入、流出液的流速,使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浓度基本恒定。
(2)两者的不同点:
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实现恒浊靠回流维持污泥浓度恒定。
②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靠调控流速维持。
10.农村秸秆资源很丰富,你能否应用分离技术及相关微生物知识,将其变废为宝,简述你的设计方案及其工艺过程。
【答案】设计方案及其工艺过程: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配制选择培养基,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秸秆上的微生物,经一段时间培养后,从平板上挑取合适菌落进行性能鉴定(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可以用此菌株进行秸秆发酵制成纤维素酶而用于饲料添加剂,或直接用于秸秆发酵制成发酵饲料以饲喂家畜。
11.酵母菌有何特点。
【答案】酵母菌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繁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三、论述题
12.抗药性是如何产生的?其作用类型有几种?试各举一例。
【答案】抗药性是指生物尤指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其产生途径有5种:
(1)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例如,抗青霉素或头孢霉素的菌株可产生内酰胺酶,从而使这两类抗生素的核心结构中的内酰胺键断裂而丧失活性;
(2)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抗链霉素的菌株可因通过突变而使30S 核糖体亚单位的P10蛋白组分改变,从而使链霉素不再与这种变更的30S 亚单位结合;
(3)形成“救护途径”,即通过被药物阻断的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而变为仍能合成原来产物的新途径;
(4)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包括通过酶的作用把药物改变成易外渗的衍生物,把药物变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