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公管院723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品德
【答案】行政品德是指公务员在行政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行政品德是行政伦理规范在公务员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其既具有行政伦理规范的约束力,又具有内在的主动性,是行政自律与他律的高度统一。公务员一旦形成了行政品德,就具备了一种行政伦理规范的自觉性,能够起到有效克服自利行为,提高行政责任、防止腐化堕落、净化行政环境的作用。
2. 道德规范
【答案】道德规范是指在道德原则基础上形成的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现象的内容之一,是道德原则的进一步体现,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规范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生活中的体现。道德规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继承性。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自觉行为的产物; 任何先进阶级的道德规范总是要继承和发展先前社会中的有积极和进步作用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的力量是靠舆论来实现的,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得多。
3. 成本函数
【答案】成本函数是指反映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小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量之问相互关系的函数,表示为C=C(P ,X )。其中C 表示成本,X 是各种投入构成的向量,P 则表示各种投入相对应的价格所构成的向量。成本函数可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对成本函数而言,当产出一定、投入要素的价格一定时,成本可以达到一个最小值。在实践中,当产出及投入要素的价格一定时,可根据成本函数计算出效率和无效率。成本函数测定的是总效率值。
4. 行政文化
【答案】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影响甚至决定行政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行政理念、行政道德、行政规则、行政环境等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模式。作为一个复合的整体,行政文化包括人们对于行政体系特定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习惯、传统和规范等。行政文化的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行政文化的特点包括:
①时代性和民族性。行政文化往往因不同的时代特点、不同国度和民族形成不同的模式和色彩。
②社会性和积淀性。行政文化是一种社会积淀物,是人们在长期行政活动中知识、经验、理想、信仰、道德、价值的积淀,是通过长期创造、延续、传承而实现的。
③整合性与多元性。行政文化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治国安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不同社会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由不同的区域和人群逐渐整合而成,不同的人群和区域使行政文化旱现出多兀的特性。
④普遍性与连续性。行政文化是连续的、持久的和无所不在的,行政文化一经形成将广泛地、持续地影响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
⑤渗透性与隐蔽性。行政文化往往以比较隐蔽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个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中,渗透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
5. 规划——计划——预算系统
【答案】规划——计划——预算系统是指通过规划把编制计划和预算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方法,英文简称PPBS 系统。从各国实践看,政府部门使用规划——计划——预算系统进行开支预算时,一般要经过以下二个步骤:
第一,确定目标。
第二,寻求多种替用方案。
第三,比较成本收益。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PPBS 系统确定政府开支目标、寻找可供替代的开支方案、最后确定最佳资金用途。PPBS 方法的优点是尽量把政府预算的编制工作置于明确目标和详尽计划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政府预算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有效地打破部门之间的人为限制,按照预算开支的具体性质决定开支规模,并责成有关部门执行。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较高; 使用范围有限,很多民用项目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按照项日性质分配预算资金给政府管理带来不便。通常PPBS 方法适用于目标和计划明确具体,按项日或课题分工的军事、水利、住宅、科技等领域的行政管理。
6. 社会保障法案
【答案】社会保障法案是指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旨在保障个人最低生活水准的法案。以《社会保障法案》为标志,配合以新的税收、信贷、保险等政策,美国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得以确立。社会保障成为政府的一项职责而非施舍。1936年,美国开始正式使用社会保障账号。1937年,建立了低收入者公共住房制度,同时正式开始发放(一次性)社会保障福利。1939年,首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案》,正式建立了社会保障的老年、遗属保险计划,并放宽了计划范围,使之包括了被抚养者和遗属福利。1940年1月1日,联邦OAS 工信托基金正式成立,同月31日,社会保险福利开始按月发放。
7. 多方行为
【答案】多方行为,又称协议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务目的与其他两方以上当事人意
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①有一方当事人必须是行政机关;
②各方当事人均作出各自独立的意思表示;
③多方行为需经过各方面共同认可方能产生法律效果。如政府与若干民营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正式协议,共同投资于某项公益事业。
8.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指由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实行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整个生存期间能够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平和多种福利的国家。福利国家是一种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国家形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普遍的制度选择; 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福利国家包含一系列将货币和必需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而这些制度和政策分配并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之上。其措施有:
①用累进税、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
②实行社会安全网制度,用社会保险等方式保证公民的最低收入,使每一保险项目的受惠者广泛化;
③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尤其是给年轻人以平等的机会。
福利国家的关键是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这些保障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以慈善的形式出现。在福利国家的政治理念中,国家的社会管理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家的对内社会保护职能与国家的对外职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满足社会需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9. 职位归类
【答案】职位归类是指人事管理机构依据职级规范,将每一现有职位按照其工作性质、内容、资格条件等,归入适当的职类、职系、职级与职等的过程。职位归类是职位分类的最后一道程序,人事管理机构在职位归类的基础上,参照职位分类的有关法律,对这些职位上的公务员实行科学的管理。
10.回归模型法
【答案】回归模型法是指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构造数学模型,以近似地表达某种活动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测定其效率的一种方法。回归模型是由具体的方程式所组成的随机的经济数学模型,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相关关系。“回归”这一概念是英国统计学家道尔顿提出的,他在研究人的身高过程中发现父母的身高与子女的身高有一定关系,父母高的子女反而矮一些,父母矮的子女反而高一些,他称这种现象为“回归”。回归模型法是对这一思想的应用。
二、简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