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8土地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3. 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4.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5. 土地所有与土地所有权
【答案】(1)土地所有是指对于土地的全部的拥有或占有。
(2)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
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
我国土地所有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土地为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所有权可分解为占有权(是指权利主体对其土地的掌握和控制)、使用权(是按照土地的性能和用途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和运用)、收益权(是基于行使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经济收入)和处分权(决定土地在法律上的命运,集中体现所有权的作用)。
6.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的概念、特性与功能。
【答案】(1)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如下
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已经存在。
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数量(面积)为地球大小所决定。虽然历经多次地质变化(而改变了土地的形态,但其总面积始终未变。
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性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不同等级。
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土地在其合理利用的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定程度的提高,只要处理得当,土地就会不断改良。
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空间,不能丝毫移动它只能在其所处地域内加以利用,导致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 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又是巨大的社会资产; 既是土地物质,又是土地资本。
(3)土地的功能如下
①承载功能;
土地由于其物理性质,具有承载万物的功能,因而成为人类进行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和空间,成为人类进行房屋、道路等建设的地基。
②生产功能;
土壤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空气,还可以接受太阳照射的光、热等,这些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③资源功能;
人类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除了需要生物资源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非生物资源,如建筑材料、矿产资源和动力资源(石油、煤炭、水利、天然气、地热)等。这些自然资源蕴藏于土地之中。
④景观功能;
这一作用是对特殊的土地资源而言的。不仅要以自然景观的优美、奇特、险峻为特殊的利用价值,交通的便利也是旅游区不可缺少的条件。
⑤资产功能。
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将其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或作为其财产的权利。占有人可以将其拥有的土地或土地产权视作财产变卖获取收益,而他人取得土地这种财产则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或成本。
8. 何谓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时最重要的是确定各类用地的面积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9. 土地登记应依据哪些法律?
【答案】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包括实体法律依据和程序法律依据。
(1)实体法律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土地所有权、土地权属的有关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土地权属的规定;
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对生产队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定;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确认土地权属,开展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工作的规定;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的规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