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国际关系理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外交政策
【答案】外交政策是指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关注的是国际和平与稳定,即如何通过谈判在国际互动中为国家谋取最大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自身造就一个最适宜的国际环境。
2. 理性行为体模式
【答案】理性行为体模式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对外诀策,都是从国家对外政策目标出发作出的选择的一种对外决策的形式。这种选择符合国家的利益,国家能够从中得到好处,因而是合理的。这种模式的假定是:国家是谋求其利益最大化的整体一致的行为体,其行为是合理地权衡各种选择的代价与利益的结果。事实上,正因为人们假定国家的行为是以一种有目的和聪明的方式,因此有关对外政策的分析才成为可能的事情。
3. 多民族国家
【答案】多民族国家是指和单一民族国家相对,本国居民由一个以上的多个民族构成的国家,这些民族共同联合起来组成了国家。当今世界的国家一般都是多民族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等等。
4. 单一民族国家
【答案】单一民族国家,是指本国居民由一个民族构成的国家,所有公民共享价值、历史、文化、或语言; 不论是继承前帝国、王国的统治范围或者是当代全球化的移民现实来说,少有国家符合此类形。如韩国,日本,冰岛等国是典型的单一民族国家。
5. 区域主义
【答案】所谓区域主义,就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各个国家强调彼此合作的价值,并且为之做出各种努力的倾向。这些努力包括形成共同的区域意识、扩展相互交往的层次和采取统一的政策行为等,其核心是形成一套区域性制度安排。区域性制度安排的构建过程就是区域化。例如,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等制度安排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成为欧洲区域化的核心内涵。冷战结束后,区域化与全球化成为并行小悖的两大发展趋势,不仅欧洲一体化运动如火如茶,北美和亚太的区域主义也方兴未艾,其标志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功组建。
6. 历史社会学
【答案】历史社会学兴起于18世纪中叶,第一次浪潮大约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同批判理论一样,历史社会学也反对把国家视为世界政治中的某种既定的东西。该学派的主要论题是穿越历史的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它关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制度与组织的基础结构。该理论实际上是人们对美国和法国大革命、工业化进程以及民族建设做出的反应。以后,人们对这个理论的兴趣就下降了。第二次浪潮的主要作家,如迈克尔·曼等,其兴趣在于解释基于国内与国际关系的社会的发展。对于历史社会学家来说,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的结构,实际上是一组复杂的社会过程的产物。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历史社会学家也对新现实主义进行了批判。
7. 权力
【答案】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就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这种影响的实现既有平和的积极诱导,也有运用强制的消极威胁; 既包括“合法”的影响,诸如依据国际法行事,也包括非法的影响,诸如实施公然的侵略; 既包括“软”权力方式,也包括“硬”权力方式。实际上,在国际政治中,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所看到的权力,所表现的主要是实施强制性影响的能力。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政策,最初用来处理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印度、缅甸政府的赞同并在政府联合声明中公诸于世。现在它是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为: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坚持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小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一个整体,其中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领土是主权的具体体现,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则是处理国际争端的基本方法,也是要达到的目的。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和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不仅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也适应现代国家关系发展的需要。
二、简答题
9. 金融危机的危害有哪些特点?
【答案】金融危机危害最大。这种危机的危害至少有四个特点:
(1)它爆发突然,常常在一夜之间形成国家难以抵御的灾难;
(2)它破坏性极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使一个国家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毁于一旦;
(3)它有极强的“传染性”,能够从一国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
(4)它的发生日益频繁,可能反复发生,却又难以预防。
10.分析恐怖主义的行为特点与根源。
【答案】(1)恐怖主义的行为特点
①恐怖主义行为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隐蔽性。即使恐怖分子在行动之前公开发出恐吓,其行为也仍然是隐蔽的。这种情况造成了恐怖主义行为的突发性与任意性。
②就恐怖分子的袭击活动而言,其牺牲目标的确定有时是很有选择的,诸如暗杀选定的政府官员乃至国家最高领导人; 有时是任意的,如在公共场所制造爆炸事件,这种任意性,主要是为了制造政治压力,造成一种公共焦虑氛围,破坏政府的信心。
③造成公开的社会影响,是恐怖主义的需要。恐怖主义者在进行目标选择的时候,会特别考虑目标的象征价值。其攻击目标的象征价值越大,造成的公开性就越大,它所造成的恐怖气氛也就越大。
④恐怖主义是一种心理战,其主要目的是给攻击对象造成心理影响,从精神上打垮对方,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2)恐怖主义的根源
恐怖组织选择恐怖主义的攻击方式,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①从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恐怖主义者进行恐怖活动有可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即通过评估采取行动的成本与收益,认为不存在比恐怖主义代价更低而效果更高的手段,并因而付诸实际行动。
②从逻辑上来讲,恐怖主义大多是强者压迫弱者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弱者反抗强者的产物。通常,恐怖主义的活动方式是以一个小组织来对抗一个国家的政府,其强弱对比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政治较量中的弱者来说,开展恐怖活动无疑是最便利的选择。
③从社会原因来说,恐怖主义者之所以要搞恐怖主义,通常是因为他们对一个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绝望情绪和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恐怖主义是一种社会危机的产物。
④从心理的原因来说,恐怖主义者对自身生活与成就的不满,会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他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献身于恐怖主义活动。在其团体内部,团体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拥有强烈内部动因的恐怖主义组织认为,恐怖主义者必须以暴力行为保持团体的自尊与合法性。忠于团体的需要使得他们拒绝放弃,不接受妥协。
11.阿姆斯特茨认为民主主义有哪些关键性因素?
【答案】阿姆斯特茨认为,民族主义通常具有这样几个关键性因素:
(1)人们更喜欢的是与其民族性相一致的政治亲和力;
(2)人们达到最高的政治满足是通过把政治愿望与民族性融合在一起;
(3)政治权力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政治意志;
(4)民族地位的最高实现是被认同为国家;
(5)最高的政治忠诚是对民族的忠诚。
阿姆斯特茨认为,在民族主义的诸因素中,人们的共同政治意愿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意愿为界定谁是“我们”,谁是“他们”,提供了一个基础。在阿姆斯特茨看来,尽管宗教、种族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