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评论选题的基本原则。

【答案】评论选题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贴近实际,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①贴近实际,是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巨大课题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新闻评论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

②注意事项: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包括我们整个国家面临的形势。还有本地的形势,知道媒体所在地的成绩和问题、困难和矛盾。要贴近实际,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讲空话,不讲套话,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的繁文褥节。必须从大局出发,考虑一般,指导整体。必须从受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促使社会的安定团结、可持续发展。

(2)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引导受众积极向上

①贴近生活,即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②注意事项: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从中国和本省、本市、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 必须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普及科学知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3)贴近群众,反映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

①贴近群众,是指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新闻评论要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而说不出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而又喜欢听的话。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注意事项:必须深人到群众之中,调查研究,掌握实情; 在调研和确定选题时,要处理好民众与政府、下级与上级、地方与中央、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反映群众的呼声,又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新闻评论工作者的职责: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良性模式。

2. 请尝试写一篇1000字的网络评论。

【答案】示例如下:

穿越“迷雾”需要实打实的行动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最近的雾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雾霆再次笼罩中国,人们对糟糕空气质量和PM2.5的认知,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直观和持久。过去这一个月,空气质量指数居高不下,北京市几乎每天都是雾霆天,全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陷”在雾霆之中。刚开始,很多人还将雾霆当作调侃话题,如今人们对雾霆的反应主要是忧虑和愤怒。

忧虑的是,各地医院因呼吸道疾病入院的患者暴增,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都成为“坏空气受害者”; 愤怒的是,从一年前PM2.5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各级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承诺,就一再出现在大会小会和红头文件中,但最终交出的成绩单显然不及格。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灰色杀手”,也成为损伤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所幸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已有基本共识:同呼吸,共责任,解决环境问题需要通力合作。

穿越“迷雾”,让公众不再做“人肉吸尘器”,首先需要有根治空气污染的决心。在一些城市,糟糕的天气几乎是家常便饭,但城市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此前似乎对空气治理并不太重视。人们看到的只是“好天气基本靠大风吹”的侥幸。空气问题并非无解,有决心才有成效。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前后空气质量之佳创下记录,就是最好例证。

穿越“迷雾”,建设“美丽中国”,更需要有持久的治理行动,将空气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全局性工作。空气问题的核心是人口问题,它是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人口增加所带来的机动车数量、能量消耗等问题的集中爆发; 空气问题的本质是个发展问题,它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结出的“毒果”。以实打实的行动来治理空气污染,将是转型期中国要答好的一个关键命题。

除了政府层面的治理举措,普通公众也可以用行动来改变现状。糟糕的空气,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治理污染,自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响应。别的不说,如果我们平时能尽量少驾车出行,出现雾霆天的概率会逐渐小很多。实打实的行动比任何抱怨都来得实在。

3. 提高评论素养,对搞好新闻报道有什么帮助?

【答案】(1)评论素养的内涵

评论素养是指新闻工作者,应当是具有高尚人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社会活动家,应当具有灵敏的政治嗅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周围的一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断和估价,有发言的主动权。

(2)提高评论素养对搞好新闻报道的意义

评论素养应当成为每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之一。胡乔木认为培养名记者的一条重要方法

是多写评论和述评,因为评论和述评是一种高层次的新闻报道。‘懂一点新闻评论学,学一点评论写作,不断提高自己在评论方面的素养,这不仅是搞好当前学习,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而且对今后具有长远的意义。

①提高评论素养是提高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媒体思想性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评论素养可以加深媒体从业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加强同广大受众以及整个社会的联系程度,最终提升媒体的水平。

②新闻评论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提高记者的评论素养,可以把全部报道工作贯穿起来。 ③提高评论素养有助于一线记者和报刊通讯员科学地抽象化新闻事实,快速发现问题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抓住要害,提炼出新颖而深刻的报道主题。

④提高评论素养,对社会政治和全局情况留心观察,镇密思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往往能使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理出报道的主线,采写新闻报道也更加得心应手。

⑤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评论素养有利于形成敏锐的新闻敏感,辨别真伪、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

⑥提高评论素养使记者在搞好日常报道的同时,能采写出有分量的述评新闻,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论,把摆事实和讲道理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宣传效果和媒介影响力。

4. 评论工作者为何要力求具肩一杂家的知识涵养?

【答案】评论评论者要力求具有杂家的知识涵养,原因如下:

(1)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是一个评论工作者必备的素养。评论文章本身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构成件。评论的严密论证需要有逻辑知识; 评论的巧妙构思需要有文学知识; 评论语言的准确生动需要有语法修辞知识; 评论的精辟论述、典故运用、背景穿插更离不开历史知识等。

(2)具有丰富知识的评论员比只有浅陋知识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会有更多的生发、激情和文采,写出的评论文章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新闻评论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问题,要求评论工作者对文、史、哲、经、法、教、科专门知识都懂一点,要成为一个杂家,知识储备多多益善。

(4)当今,世界信息浪潮汹涌激荡,高新技术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形势喜人又逼人。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评沦工作者一定要下决心学点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要尽可能了解一点不熟悉的新事物、新知识,不仅要懂政治经济学,还要懂一点部门经济学、现代管理学。

(5)知识贵在日积月累。“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平时无论看书、看报、看杂志,手要勤,看到新鲜有用的知识,随时记下,一定时期再作归纳整理。

5. 以个人署名发表的新闻评论,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由作者个人署名的评论,通常称之为专栏评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