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方向之货币银行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

【答案】由于某些原因,商业银行有时会出现暂时的支付困难。此时,商业银行会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以应付这种情况,借入的这部分资金称为借入准备金。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不欢迎商业银行直接向其借款,因此,商业银行在取得较多准备金时,首先要归还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而不是使用这些准备金发放贷款。因此存款创造将较少地依赖于总准备金或基础货币,而更多地

依赖非借入准备金,或称自有准备金。在数量上,它等于总准备金减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2. 资本充足率

【答案】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比率中的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级准备金在内的资产。只有这些资产才有必要考虑其保障程度。这一指标将资本给予保障的资产排除在外,较多体现了资本的“抵御资产意外损失”的功能。

二、简答题

3. 简述货币的作用。

【答案】(1)货币是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是它的本质属性,反映了货币与普通商品的共性与特性。马克思提出的货币职能正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依次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职能、世界货币。

(2)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

①在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初期,货币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便利交换。一方面,货币通过价值尺度的职能,以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并通过货币单位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为商品进入交换创造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货币通过流通手段成为各种商品买卖的媒介,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生产。

②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逐步扩大。

首先,货币通过贮藏手段的职能成为保存社会财富的最佳形式,同时调节货币流通量,具有“蓄水池”的作用。货币在流通和贮藏自发转化过程中自动地调节了货币流通量。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货帀贮藏形成了部分储蓄,直接影响即期社会总需求。

其次,货币通过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可以进行收支相抵,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而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则促进资金的集中和利用。

再次,货币通过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力进一步扩大,货币信用因素渗透

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都要借助货币金融手段来完成。

首先,在微观经济活动中,货币产生了重要的核算功能和资产功能。核算功能是指货币已成为所有微观主体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工具,用来计量成本、收益和风险;资产功能则是因为货币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在与其他任何资产进行交换过程中增值价值。

其次,在宏观经济运作中,货币不仅发挥着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生产的作用,而且成为反映和影响总体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成为现实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

再次,货币可以影响各种名义变量甚至在短期内影响真实变量变动,己经成为政府调节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和经济总量与结构的重要工具。

4. 金融创新的约束诱导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是研究金融创新原因的理论之一,是由西尔柏(W.L.Silber )主要从供给角度提出的理论。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积极创新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业的金融压抑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西尔柏认为,金融压制来自两个方面:

①内部强加的压制。金融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保障资产具有流动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偿还率,以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其中有偿还期对称,各种资产运用比率等。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虽然确保了金融企业的资金稳定,另一方面却形成了内部的金融压制。

②政府的控制管理。这种外部条件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创新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里必须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金融压制,使金融机构的效率降低。金融机构必须努力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另一种情况是金融压制使得金融组织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创新是对金融压制的反应,其代价与压制造成的机会成本增长是一致的。因此,金融机构通过逃避压制来尽量降低其机会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损失。

两个方面的金融压制,特别是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金融压制时,实行最优化管理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将会从机会成本角度和金融企业管理影子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区别来寻求最大程度的金融创新。这就是微观金融组织金融创新行为的逻辑结果。

(2)对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的评价。西尔柏从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新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但人们认为西尔柏的创新理论作为金融创新的成因过于一般化,同时又太特殊化。一般化是指西尔柏认为当外部强加压制时(如各种规章制度),金融企业为寻求最大且可能达到的利润,就会躲避压制,在躲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创新行为。虽然指出了金融企业创新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是一种“逆境创新”,但是这样来解释金融创新的成因很容易失去金融创新的特征和个性,即金融创新的内涵通过这种“逆境创新”相对地缩小了。太特殊是因为这种理论仅仅适用于金融企业,而对于其他与之相关联的市场及其他企业不适用,由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引发的金融创新

也不适应。事实上,金融创新并非金融企业的孤立行为,确切地说,金融创新是经济活动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重新组合的反映。

5. 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有什么特点?

【答案】回购交易是指资金需求方在货币市场出售证券给资金供给方,并与后者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具有其他货币市场所没有的特点:

(1)流动性强。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最长的回购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我国回购市场上,最长的不超过4个月,其中期限为3天、7天、14天的交易最为活跃。

(2)安全性高,这是由市场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回购协议的交易场所是经国家批准的规范性场内交易场所,只有合法的机构才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交易的双方以出让或取得证券抵押权为担保进行资金拆借,交易所作为证券抵押权的监管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回购交易的对象是经货币当局批准的最高资信等级的有价证券,可以说,回购交易几乎是无风险交易。

(3)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我国近年来经过多次降息,企事业单位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仅为0.72%。而回购利率是市场公开竞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市场利率水平,市场参与者如果将沉淀资金用于证券回购交易,一般可获得平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

(4)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是回购市场的主要资金需求者. 回购交易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些银行往往利用回购市场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

三、论述题

6. 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在现代信用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类型上看,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不从属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阶段,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正是有了这一特点,银行信用才能够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为银行信用能聚集社会上的游资,如各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社会货币储蓄,从而超越了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此外,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资本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单方向性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第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它是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以货市形式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通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聚集社会各工商企业以及国家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并贷给工商企业,因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第三,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不一致的。由于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资本, 其来源除了工商企业外还有社会其他方面,因此银行信用的动态同产业资本的动态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