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学和保险精算方向之货币银行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铸币

【答案】铸币是金属货币的一种,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最初的铸币形式各异,后来由于圆形最便于携带且不易磨损,都过渡到圆形。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有“布”、“刀”、“铜贝”三种形式。在战国中期流通的圜钱,也是铜铸的圆形铸币,有两类:一是中有圆孔,一是中有方孔。便于串在一起携带。后来又建立了五铢钱制度,铸“开元通宝”钱。自宋代开始,我国主要铸币白银是以称量货币流通的,其计量单位是“两”。西方贵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出现很早,一贯的特点是圆形、无孔、铸有统治者头像。铸币出现标志着交换媒介又向前发展了一步,政府根据铸币所包含的实际价值标明铸币的面值,以其信誉作为担保。

2. 货币层次

【答案】货币层次即货帀的层次划分, 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将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层次的具体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都一致认为应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而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我国为有效地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更好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和保证“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并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具体的划分方式为:

M 0=流通中现金;

M 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 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 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其中,M 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3为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二、简答题

3. 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答案】对于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归纳与表述的方法各有不同。一般的、传统的归纳是表述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三大职能。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一般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有些国家的硬辅币铸造、发行是由财政部负责,发行收入归财政。目前对银行券发行的实际控制措施,有的国家限制现钞使用范围,有的国家则没有这种限制。

(2)银行的银行

作为银行固有的业务特征——办理“存、放、汇”,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只不过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集中存款准备: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②最终贷款人:1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或支付链条的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因此提出应由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19世纪中期,③组织全国的清算: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日趋增加,

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日趋紧密。1854年英格兰银行采取了对各银行之间每日清算的差额进仍结算的做法,后来其他国家也相继效仿。

(3)国家的银行

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①代理国库: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而交由中央银行代理。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②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广泛利用发行国家债券的有偿形式以弥补开支不足。

③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在国家财政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时,事实上负有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这种信贷支持主要是采取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和购买国家公债两种方式。

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通常均拥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和黄金储备。中央银行通过为国家保管和管理黄金外汇储备,以及根据国内国际情况,适时、适量购进或抛售某种外汇或黄金,可以起到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各国一般都是通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责。

⑥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中央银行自身,或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一起,对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通常,把对这方面的任务称为金融

行政管理。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承担金融行政监管的任务。

此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4.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案】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学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主义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1)总财富。货币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由于总财富难以直接计算,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这是现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点。

(2)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交易的需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

(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

(4)其他因素》人们对货币的嗜好程度以及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性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因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如下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学派认为,在短期内,财富构成、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都是不变的,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而在货币学派的分析中,其收入是指恒久收入,恒久收入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所以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

5. 试述在货币供应形成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

【答案】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不兑现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基本上是由银行创造的,在货币供应范围中,除了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证券以外,所有其他的货币形式,无不出自银行部门,如现金、存款、银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等等。尤其是作为可以直接用于购买与支付的M 1,绝大部分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产生。银行供给货币的活动由两个主体部门一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尽管同是银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与专门从事金融管理活动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对货币供给的作用。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吸收存款则可以将流通中的现金纳入银行,转化为存款。发放贷款,则使该存款按照一定的量再次形成存款。如果该过程周而复始,不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