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66管理学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2.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土地现状调查分析而得出的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

3.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4. 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

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5. 土地发展权

【答案】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是一种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它既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拥有者支配,也可以单独支配,它是土地处分权中最重要的权利。

土地发展权包括: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发展权或称之为农地发展权; 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发展权; 在农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入的发展权; 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的发展权。

6. 土地统计调查

【答案】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离开了对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周密调查,认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程序和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1)调查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举办技术培训和制定工作计划。

②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和背景资料的收集。

③仪器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具备必要的仪器、工具和文具用品。

(2)调查外业工作

①准备工作,包括领取资料与工具、整理调查区的航片和划分调绘面积。

,②室内判读(预判)就是在室内根据航片上的成像规律与特征以及其他有关的可靠资料(包

括地形图、专业用图及实地收集的判读典型样片等),来确定各种土地类别的位置和范围的工作。

③外业调绘,主要是把室内判读不敢确定的和航片上影像不清楚的地物,调查清楚,描绘正确,并对室内判读的地物,实地进行认真检查校核。

④外业补测,主要是指对航摄后在地面上新增加的地物的补测。

(3)调查内业工作

①航片转绘,是指把航片上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地形图上的过程。航片转绘包括航片投影误差的改正、倾斜误差的改正和统一比例尺三项内容。

②面积量算,就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的土地面积严格按规定原则和科学程序进行测量和计算。

③成果整理,包括成果图件的制作、面积汇总统计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4)调查检查验收

①作业检查,作业过程中的检查是保证成果质量的基本环节。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都应有严格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可能将错误消灭在调查作业的第一线。

②全部调查工作结束以后的检查验收。

(5)调查汇总整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级汇总是在全面审查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综合并按照科学方法分别准确汇总出各地(市)、省(区)辖区内以及全国的各类土地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并对土地利用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分区,以寻求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各级汇总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图件和文字三项内容。

8. 空间数据库有哪些特征?

【答案】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量大,不仅有地理要素数据,还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且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主要特征有:

(1)数据集中管理。数据库集中控制和管理有关数据,可保证不同用户能够共享数据。 (2)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冗余度是指数据的重复存储。数据的冗余存储,既浪费存储空间,又易出现数据的不一致。

(3)数据独立。数据独立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度具有相互独立性。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也不随数据库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4)数据保护。数据保护是指防止数据丢失和失密、随意更改或越权使用数据,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9. 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开垦荒地,严重干预了自然界,使全球和我国范围内多处出现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水质污染、大

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气质量恶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关注资源的代际配置,关注福利的代际公平。在扩大可利用土地面积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保护,要寓利用于保护之中,吸取国际上开发土地资源的教训,土地利用规模的确定应当紧密结合土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顾及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关注土地资源的代际配置。同时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耕地质量的降低对于世界粮食的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在全球都存在着严重的土地问题的这个时候,土地资源管理学就在这样的全球大背景下产生了。

(2)土地资源学产生的作用

①将土地资源的保护提到了日常的议程当中,使人们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