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737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2.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3. 土地监察
【答案】土地监察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执法活动。
土地监察的特点:土地监察的主体是依法享有土地行政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对象是管理相对人,即一切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包括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土地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4.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二、简述题
5. 简述我国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市场现状。
【答案】(1)土地利用计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分析土地利用问题
为了查清过去、现在和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计划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对土地供需状况进行科学预测,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估算区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从而明确土地利用计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并形成问题报告书。
②明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
土地利用目标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努力方向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它具有概括性、全局性、约束性、时效性。在明确土地利用目标的基础上,拟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以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政策指南。其中包括确定农用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建设用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和未利用地开发的基本方针。
③拟定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的拟定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上级下达的控制性指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退耕还林面积等。
④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贯彻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落实土地利用的控制指标,具体调整和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结构,并在时间和空问上进行布局的过程。
⑤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土地利用计划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实施。而实施规划的关键又在于是否具有配套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规划的仟务之一就是要研究目标与政策及措施之间的关系,分析采取何种政策、措施能更有效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和方案,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2)我国目前的土地市场现状
①中国土地市场是政府驱动型市场。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进入计划经济时代,土地以行政划拨方式配置,没有土地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土地流转己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适时地建立起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土地市场。
②目前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在土地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土地市场体系中,目前城市土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已经逐步走上比较规范的发展道路; 而农村土地市场仍很不发达。
③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垄断竞争型市场。根据《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
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不进入市场。国家只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有期限的出让、转让和出租等。在土地出让市场,也就是一级土地市场,土地的供给者只有国家,即国家对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进行垄断。
④在企业改制中实行土地政策性入市。中国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所使用的土地全部为行政划拨土地;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企业并购、破产等不同形式的改革。
6. 简述土地的概念、特性与功能。
【答案】(1)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如下
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已经存在。
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数量(面积)为地球大小所决定。虽然历经多次地质变化(而改变了土地的形态,但其总面积始终未变。
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性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不同等级。
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土地在其合理利用的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定程度的提高,只要处理得当,土地就会不断改良。
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空间,不能丝毫移动它只能在其所处地域内加以利用,导致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 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又是巨大的社会资产; 既是土地物质,又是土地资本。
(3)土地的功能如下
①承载功能;
土地由于其物理性质,具有承载万物的功能,因而成为人类进行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和空间,成为人类进行房屋、道路等建设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