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866管理学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统计与土地登记

【答案】(1)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2)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土地权利登记简称土地登记,是确立土地权利的法律依据。世界主要有三种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我国采用的登记制度是权利登记制。

2.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4. 土地发展权

【答案】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是一种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它既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拥有者支配,也可以单独支配,它是土地处分权中最重要的权利。

土地发展权包括: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发展权或称之为农地发展权; 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发展权; 在农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入的发展权; 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的发展权。

5.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须经

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6. 土地资源

【答案】土地资源是指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和已经开垦利用的土地的总称,除此之外,还包括这些类型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农业自然资源(水、气候、生物)赋存和依附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

二、简述题

7. 假设甲、乙两人的收入/效用曲线完全相同,甲的收入为10000元,而乙的收入为1000元,请问功利主义是否赞成在他们两个人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 为什么?

【答案】(1)功利主义,也称为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学家有约翰. 斯图尔特. 米尔、杰瑞米. 边沁等。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 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2)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上的一个表现就是边际效益分析,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少。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最强的时候就是达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该状态下无法进行收入再分配。据此分析题目可知,从甲的收入中减少一部分给乙,所带来的甲的幸福感的减少量小于乙的幸福感的增加量,因此可知功利主义者赞成在他们两人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

8. 何谓土地划拨和征用?

【答案】(1)土地划拨土地划拨是指从国有土地中划出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国家、城市集体单位、农村和城镇居民建房使用。用地单位或个人仅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具体拨用程序如下:国由用地单位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划拨,申请时应附有上级批准的用地计划、投资计划和用地平面规划图等; 醚土地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办理划拨手续; 霍琪页取土地证。

(2)土地征用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兴建厂矿、道路、铁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和其他文化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城镇兴办集体企业占用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

征用土地的程序如下:

①用地单位需持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包括批准占用耕地的征地指标,向所在县级土地管理机关

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由土地管理机关会同有关方面共同选址。

②选址后,所在县级土地管理机关根据用地单位提交的由建设主管机关批准的工程项目初步计划(包括总体布置图和说明)及年度投资计划,核实征地面积。

③由所在县级土地管理机关组织有关各方面共同议定征地的补偿费用和必须解决的搬迁、定置问题,形成协议书。禁止用地单位擅自和有关乡、村直接协商征地。

④协议书经上级批准后,由土地管理机关根据建设主管机关批准的投资计划和年度施工进度,一次或分次划拨土地。

⑤遇有抢险、防洪等紧急情况需要征用土地,准许先行占用,后补办征地手续。

9. 简述土地利用预测的必要性和常用方法。

【答案】土地问题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由于人口和经济发展均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小可分的联系,当人们谈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远景设想时,必然要把土地(包括数量、质量和用地结构等)作为重要的限制因素来加以考虑。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首先必须进行的控制项目,从未来学角度说,就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预测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对土地需求量不断递增,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土地紧缺现象,已经引起人们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及其保证程度的严重关切。为了有效地解决人地比例的紧张状况,就土地而言,应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同时,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而控制是管理的基础,不能控制的事件很难管理好。

预测是人们对自然施行控制的重要手段,预测研究是人类合理的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经过计划(规划)、决策和组织等项步骤使人类合理的创造性活动得以实施。对土地资源施行人为控制,意味着不能消极地跟着事件后面去管,而且要以对未来土地利用的预测研究为依据,来指导当前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和合理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对全国土地资源实行科学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必须开展土地利用远景预测研究。由于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体系,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干了不少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这些严重教训必须记取。应当迅速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当前和未来的土地利用施行人为控制,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在抓好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未来土地利用开展预测研究,分期分批地制订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现状管理和远景预测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好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影响、控制以及改变未来的土地利用。

10.空间数据库有哪些特征?

【答案】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量大,不仅有地理要素数据,还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且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主要特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