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66管理学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经济管理
【答案】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土地经济管理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主要内容:
①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②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③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2. 土地转让
【答案】土地转让是指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绘他人。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3.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4.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5. 土地统计与土地登记
【答案】(1)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2)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土地权利登记简称土地登记,是确立土地权利的法律依据。世界主要有三种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我国采用的登记制度是权利登记制。
6. "RS"
【答案】英文RemoteSensing 的缩写,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二、简述题
7. 农地质量评价的路线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1)农地质量评价的路线:工作准备→资料整理→外业调查→土地分等→面积量算→图件编绘→报告编写→成果验收。
在农地分等中具体包括:计算指定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理论产量)、计算不同质量土地的标准粮产出量总和、以土地利用系数将土地生产潜力修正到现实利用水平、以土地经济系数加以订正,最终反映不同质量和经济条件的土地收益水平。
(2)农地质量评价的方法:
农地质量评价就是农地分等定级。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和地形图采用三图叠置法划分评价单元,力求不划破行政区界。评价因素包括农地质量、劳动投入和社会经济条件三方面有关因子。因素权重采用特尔菲法确定。
具体来讲在进行农用地分等时,采取逐步修正的方法,对农用地的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在进行农用地定级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因素法、样地法和修正法三种。而且农用地的定级因素都需要采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中的一种进行检验和确定。
8. 简述现阶段中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政策。
【答案】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1)从法律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①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法律管制与经济引导的统一原则;
②国家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与制止滥占滥用土地;
③应用地籍簿资料在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④全国统一管理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⑤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机构与各土地利用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⑥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统一性。
(2)从经济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①土地资源管理应采取政治、经济、生态和技术上的综合措施;
②整体研究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③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和布局的地区特点;
④全面考虑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不同的功能作用;
⑤优先保证农业土地利用。
9. 简述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有:
(1)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按土地利用方式分年度和地区进行统计核算。2002年1月1日起试行的土地分类体系为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据以分类统计核算。
土地价值的增加是指国家、企业、个人开展以改善土地资源为宗旨的绿色管理、绿色生产运动而带来的绿色收入,代表国民财富的净增加值。土地价值的减少是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总量的耗减,以及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核算。
(2)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
土地数量的核算是指对于土地资源的面积等各类数据的计算与核实。
土地资源因利用类型不同而不同的质量,如农弛质量往往与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地形地段有关; 市地质量财与位置、地基、交通、建筑风格、住宅区优势等因素有关。土地资源质量核算应与土地分等定级系统相结合。一般将土地资源质量借助于质量分,如最高分为100分,其他以此为参照系评定相对质量分。
(3)个量核算和总量核算,即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
就是对各种不同土地资源(例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等分类土地)的核算以及对于土地资源总量的核算。
(4)静态的存量核算和动态的流量核算。
土地资源的存量随着时间变动而发生变化,有必要对土地资源的存量、流量进行核算,其公式为:
式中S t 为t 期末存量; S t-l ,为前期末或期初存量; H t 为本期增加量; R t 为t 期减少量。本期增加量包括期内新发现量和期内重估算增加量,期内减少量为期内己开发使用量,重估减少量和期内损矢量之和。
10.土地统计报表填写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正确编写填报说明是基层填报单位正确填报、统计部门能取得正确统计数字的关键。一般的注意事项应包括如下内容:
(1)填报范围。它是指每种统计表由何单位填报,汇总时应包括哪些单位和综合范围等,这样可以保证填报不被遗漏,遇到填报范围变动时便于调整,使得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