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变动成本

【答案】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和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职工薪金、推销佣金以及按加工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等,均属于变动成本。

与固定成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变动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的变化呈正比例变动关系,而单位业务量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一个定量。

2. 资产证券化

【答案】资产证券化指的是通过对流动性差,或者说不能立即变现,但却有稳定的预期收益的资产进行重组,将其转换为可以公开买卖的证券的过程,它是证券化的高级阶段。按照被证券化的资产种类区分,资产证券化可以被分为实物资产的证券化和金融资产的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几个关键步骤是:(1)资产的出售,资产出售须以买卖双方已签订的书面资产买卖协议为依据,出售时卖方拥有对标的资产的全部权利,买方要对标的资产支付对价;(2)信用提高,资产证券化需要对资产支 持证券进行信用提高,信用提高可以由发起人,也可以由第三方进行;(3)资产证券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由专 门评级机构应资产证券发行人或承销人的委托进行,评级考虑因素不包括由利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或 基础资产提前支付所引起的风险,而主要考虑资产的信用风险;(4)发售证券,经过信用提高和信用评级后,投 资银行即可通过发售证券,获取收入,用来向发起人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

3. 直接租赁(directleases )

【答案】直接租赁是指出租人用在金融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和自有资金购置租赁设备,直接出租给最终用户的租赁形式。直接租赁是一种典型的融资租赁形式,其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商和租赁公司,除制造商外的其他出租人都是从制造商处购买资产出租给承租人的。在直接租赁中,承租人提出租赁申请时,出租方并没有承租方所需要的资产,而是按照承租方的要求选购或制造,然后再出租给承租方。

4. 信用期限(credit periods)

【答案】信用期限是指公司允许客户最迟付款的时间期限。公司在设置信用期限时必须考虑如下三个因素:①客户不付款的概率。公司的客户若处于高风险行业,公司也许会提出相当苛刻的信用条件。②金额大小。如果金额较小,信用期限则相对较短。小额应收账款的管理费用更高,

小客户也更不重要。③商品容易腐坏的程度。如果 货品的抵押价值低,并且不能长时间保存,公司就应授予较严格的信用。

延长信用期限实际上降低了客户的买入价格,因此,通常会导致销售额上升。

5. 欧洲美元(Eurodollar )

【答案】欧洲美元是指存放在美国以外的金融机构里的美元,即美国境外的所有美元存款,一般泛指世界各主要 银行在伦敦分行中的美元账户余额。欧洲美元市场已成为不受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辖的一个国际资本市场,它的出现和发展是本世纪50至60年代世界政治局势日趋紧张的结果。当时为了防止美国可能冻结和没收原苏联、 东欧和中国在纽约花旗银行中的美元存款,他们将其美元存款从纽约转至伦敦和其他欧洲金融中心,由于这一资金转移活动是通过设在巴黎的欧洲银行完成的,因此,出现了欧洲美元这一词汇。

6. 平均数(均值)

【答案】平均数是指同类现象的总体内各单位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或某一数量标志值的代表水平,即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数之商数。它具有两个特征:①用一个代表性的数值说明被研究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的一般水平;②把被研究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异给抽象化了。

要计算分布的算术平均数,首先将所有的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个数(T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7. 债务重组与企业重组

【答案】(1)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包括:①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③债务转为资本;④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⑤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又称“混合重组方式”)。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债务重组日的确定原则、债务重组损益的确定原则。

(2)企业重组,广义的企业重组是指在一定企业制度的指导下,对企业资源的重新组合。狭义的企业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重新组合。一般来说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重组,根据企业改制和资本营运总战略及企业自身特点,可采取原续型企业重组模式、合并型企业重组模式和分立型企业重组模式等。企业重组的直接动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这二者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发生冲突。无论如何,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其价值来

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获取战略机会;②发挥协同效应;③提高管理效率;④发现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企业重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而合理的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选择标准在于创造企业价值,实现资本增值。财务分析对于明确企业重组价值来源渠道、确定企业重组价值创造水平和企业重组的受益者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8. 利率互换(interest-rate swaps)

【答案】利率互换又称“利率掉期”,是交易双方将同种货币不同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者债务相互交换。利率可以有多种形式,任何两种不同形式的利率都可以相互转换,其中最常用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 行转换。通常利率互换,是债务人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利率走势,将其自身的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债务,或将固定利率债务转换为浮动利率债务,它不涉及债务本金的交换,即客户不需要在期初和期末与银行互换本金。

利率互换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存在着两个前提条件:a. 存在品质差异。即利率互换双方因信用等级不一而存在筹资成本差异。信用等级高的一方,筹资成本会低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一方,即前者筹资时要支付的利率会 低于后者,而且前者易筹到固定利率的资金,后者往往要从短期浮动利率市场上筹款。b. 存在相反的筹资意向。 即信用等级较高的一方,尽管它在发行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欧洲美元债券时,都需支付较低利率,但它希望或宁 愿支付浮动利率;而信用等级较低的一方恰恰相反,尽管在发行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欧洲美元债券时,都需要支付较高利率,但它希望或宁愿支付固定利率。这样双方以某种形式沟通后就达成协议,进行利率互换,其结果是 信用等级高的以低于LIBOR 的成本获得资金,而信用等级低的也可以以较低的利率筹措到资金。 9.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

【答案】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是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